二
王一之年轻的时候,没念多少书,刚小学毕业就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下乡了,那时他才十五岁,算是“小六九”,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他上边有四个姐姐,他在家里最小,也是王家唯一的儿子,他是奔自己的姐姐去的。他的四个姐姐里,只有大姐是在文哥前考上大学的,但是也没读完,文哥就来了,但是这在王家的这代人里,也算是出个知识分子了。小王到东北农村插队四年后,被选调到工厂里,恢复高考后,他的两个姐姐和他都考上了大学,而且他的分数还很高,中学基本没上,数理化的基础几乎没有,这可是完全凭短短的几个月的自学考上的,应该说天资过人了,非常人所及。而且更邪乎的是,大学只读了三年,就考研了,后来工作后,因为工作出色,被组织选派出国学习,可是他这一去就没回来,因为他一出国,就好像不经意间掉进了一个知识的海洋里,他的天资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开始在芬兰工作,后来又带着老婆孩子移民到米国,在米国定居了。在国外生活工作的中国人,一旦有了孩子,基本上都是双方的老人每半年换一次岗,由双方的老人照顾,或者干脆将一方的老人接去,长期居住,这样,因为有老人在一起生活,按照米国的法律规定,他们上交的税会减少,这些省下来的税钱就足够二位老人的生活了,实际收入还增加了。如果双方家里没有这个条件,就得雇佣人,可是雇保姆又很难令雇主满意,所以,妻子就做全职太太了。这种情况在华人家庭里很普遍。妻子做了全职太太,孩子有人管理和教育,丈夫下班回家饭就熟了,家也像个家的样子,丈夫就可以一心扑在事业上。王一之的生活就属于这种情况,而且真的事业有成。在米国,如果谁的一生有一项或几项发明专利,那可是自己一生了不起的成就,可是,王一之在退休之前就已经有四十多项发明专利了,这不是奇人吗!米国法律规定是六十八岁退休,王一之到六十八的时候,要退休回家,可是,公司的董事会非要他找到接班人,有人能接他的班,才放他回家,他先后推荐了有十几个人选,公司都不满意,结果他都六十八了,还没找到董事会满意的接班人,所以,他只能接着干。但是上边对他也很宽松,凡是他休假的时候,他就回国讲学,他也被国家选入千人计划的队伍里,中果政府对他也非常的尊重,他也有爱国意识,懂得报效自己的国家,当然,这些人每讲一次课,回报也是相当的丰厚,而且备一次课可以在上海、广州、bj和西安等高等院校讲几次,越讲越熟轻车熟路。
可是他在年轻时结下的一群小兄弟,如今也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却还时时想起当年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侃大山,在一起游泳时的情景,那是整天泡在一起的兄弟,当时上海人朱小龙就说:“这几千人的工厂里,就看他们几个人革命了。”可是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你却音信全无,即使近几年有了互联网,加了微信,你也不露头,你难道就这么忙吗?一个人除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的亲情,还有朋友之间的友情呐!难道我们之间的友情你全忘了?你也太不够意思了吧!这些年也有人看见他回来过,可是他始终没和这些朋友见过面。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当年的好哥们儿,和他终于在微信里视频了两个小时,了解了他的近况。他说:“我真的很忙,没有时间和大家聊天,再说我认为微信就是垃圾,那里边有多少是真事儿?再说,就是真事儿,又有什么意思啊,有时间干点儿什么不好啊。”当年的小王如今已经也年过七十了,可是,他还在全世界奔波着,到处讲学,还在知识的海洋里到处游荡,他是科学家?学者?还是掌握着现代高科技的企业家?不得而知。
当年的好友老郑不解,大魏对他说:“假如你认识大科学家杨x宁,或者和他是亲戚,你想要和他说话,你说什么?你总不能总是问你好吧,除了问候,你还能说什么?你总不能天天问候吧?你和他已经没有共同的话题了,你还不懂吗?如果你也是一个知名大学里的教授或学者,如果再是一个专业,那可能还会有一些共同的话题,可是现实不是,人家跟你们一帮已经退了休工人聊什么呀?聊情感?聊当年的年轻时的友谊?那才是扯淡呢!情感值多少钱啊?”大魏说的老郑默默无语。老刘说:“当年在农村工厂干活,那是大势所趋,他不得已,现在他的地位变了,他还看得起你吗,要我说他就是没人味儿,他不理你,你还理他干啥?”大魏说:“不管是否有成就的知识分子,有些人是讲感情的,当初中国刚解放的时候,在米国的大批科学家回来报效自己的国家,而且,即使有些华侨没回来,也是爱国的。但是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大多数人还是有自私的一面,这也是人性决定的,所以,年轻时是好朋友,现在不是了,你也不要太在意,你要是还在意,只能说明你太天真了,还有,你如果是高管,你以为他就看得起你啦?他会认为当关的哪有好人啊?有本事的人谁当官啊?所以,以后就不要来往了。”
大魏说:“我们班的老肖退休前是银行的大行长,退休后一个月拿一万多,原来在位时也给不少同学办过事儿,给同学的孩子安排工作,银行多难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