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关。
高元因海龙屯、崖阳关的相继丢失而备受打击。
尤其是崖阳关的丢失几乎断了大理军的西归之路。
目前在黑水关、老君关一带的大理军,战兵加上辅兵、民夫,不亚于二十万。
若是让将士们得知退路被断,肯定会发生营啸。
大理与其他国家的国情截然不同。
全民崇佛,都不愿打仗,这种风气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
段太明为了称霸中南半岛,发动的这次侵略之战,实际上根本不被民众支持。
军方各大势力,也是反对外扩战争。
只不过段太明得到了高家的鼎力支持,才能发起此次战争。
本来是想将大半个贵州纳入大理的版图。
前期也进行的非常顺利。
播州杨氏覆灭,大半播州落入大理之手。
只要能与安南,南北夹击,击破水西、水东。
就算完成了初步战略构想。
可惜,王焱的介入,彻底粉碎了大理想要制霸贵州的野心。
其实,就算王焱当初没有派人联络段太明。
段太明也会向播州下手。
只不过会延迟一段时间。
这需要他权衡各方面的利弊,才敢做出决定。
大理在此前的中南半岛,列国之中。
实力压根排不上号。
说是垫底也不为过。
可段太明偏偏架不住吐蕃、倭国的怂恿与蛊惑。
生出要做中南半岛霸主的野心。
而大理的国力,也只能支撑大理打一场战争。
如果高元和这二十万大理将卒、民夫,无法顺利返回大理。
或者折损过半,死伤惨重。
那大理就算彻底完蛋了。
事实上,大理从发动战争开始,已经死伤五六万之众。
还有好几万人因惧战而逃走。
这对本就疲弱的大理来说,已经是沉重一击。
倘若高元和这些大理将士,真的葬身在了播州。
那大理的国运,就算到头了。
高元下令封锁后方战败的消息,但收效甚微。
这段时间,各种噩耗,接踵而至。
就算高元想尽办法辟谣,可仍不能服众。
大理兵虽然战斗力不行,但不代表他们的脑子不好使。
周军逼近老君关,大批斥候进入大理军的军事范围,已经从侧面证实了周军击败了他们留在后方的军队。
与此同时,水西罗氏,也收到了王焱的书信,要求水西罗氏,尽快反击大理军。
逼迫大理军后退,与周军决战。
水西罗氏和水东宋氏,此时也是疲于应战。
安南军已经横扫八番,进一步北上,正在进攻他们南面的关隘。
令罗氏和宋氏不得不调兵抵御安南。
面对大理的步步紧逼,罗氏和宋氏根本抽不出多余的兵力反击。
其中水东宋氏的压力最大。
徐寿的明国,已经将田伯俊从黎平赶走,算是彻底占据了思州。
腾出手来的徐寿,开始向西集结兵力,入侵水东。
水东同时面对明军、安南军的夹击,可以说是危若累卵。
宋氏比罗氏还要迫切希望王焱击溃大理,钳制伪明,抵御安南。
王焱领大军逼近老君关,高元为了挽回军队的士气,主动派兵迎战王焱。
希望能借此振奋军心。
而贵州军此时,士气大涨,全军上下,渴求一战。
面对高元派出的兵马,贵州军各卫纷纷请战。
王焱派出一卫兵马,人数两千五百人。
便将五千大理兵杀的丢盔弃甲。
大理军经此一战,士气更加低落。
同时也让高元认清现实,哪怕他举全军一战,恐怕也很难取胜。
周军的战斗力,远超大理军。
双方的差距,并非兵力多寡所能弥补。
因此,高元选择坚守老君关,并将马洞锡偷袭老君关所走的山路,全都破坏,又增设了十几座烽火台。
看样子,是准备和周军打一场持久战。
周军有充足的粮草补给,完全不惧大理军的消耗战。
但分析战争,需要从全局考虑。
大理军依靠伪明的粮草输送,虽然暂时解决了粮草危机。
但并非长久之计。
可若是伪明和安南,将水东、水西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