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兴传 > 第161章 乡村生活2

第161章 乡村生活2

    撤去宴席,众人继续在堂中就坐,议论各项农事。

    在于嗣昌的提醒下,张作海没再讲什么过头的话,而是说起近日见闻,以及自身看法。

    随卢冠祥走过许多乡村,又在肖家楼村居住月余,张作海基本摸清了土地撂荒的原因。

    原因倒不是官府苛责,或者赋税高昂,而是百姓对种地之法,掌握的并不精细。

    像那些荒地,之前是有人种的,但都逃不过一年丰收,一年衰落,一年绝收,进而放弃的宿命。

    说白了,就是只管种地,不管养地,水平实在不咋地。

    就拿稻田举例来说,水平高的会留出空隙,哪怕影响当前收成,但却能起到轮作的效果,次年选空隙种植,也能有不错的收成。

    一边种,一边养,两年收成总算下来,那就相当可观啦。

    而那些水平低的,密密匝匝栽满田地,可不就是涸泽而渔,有今年没明年了嘛。

    若是依照此法种植玉米、土豆,同样不会有好收成。

    还有就是公共水利设施的修建工作,官府、士绅、百姓必须协同出力,日积月累,便能将这里变成广布良田的丰产之地。

    若是三年一小淹、五年一大淹,哪怕有再好的种子,也是无济于事。......

    从眼下的情形来看,如果始终无法改善大水泛滥的局面,新作物的种植,还需继续北上,寻找更多的高地、旱地种植,才能大面积推广开来。

    相比那些大型水利设施,打井的难度显然更低。

    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村长,张作海对眼前大片大片的荒地,总是难以释怀。

    ......

    身负屯田任务,左拱之对新作物引进极为重视,每日在田地、村中来回奔走,与张作海、卢冠祥等人尽情叙谈,投入精力之大,堪比旧日科举用功。

    到了第三天头上,卢冠祥准备留下再看看,左拱之则要赶赴天津卫,与天津巡抚探讨屯田规划。

    此时,福瑞昌携新作物赴京一事已经传开,至少在官场内,华兴人来天津种田不再是秘密,朝廷那边不闻不问,作为具体操办人,左拱之、卢冠祥等人就能灵活操作起来。

    正在这时,于嗣昌来到二人面前,说起一桩喜事。

    肖禹年有个女儿,名叫婉儿,自幼定亲,早些年履行婚约,嫁到远处一家大户,谁知那家男子是个病秧子,想着拿她冲喜,或许能有所转机,结果事与愿违,将好好一个女子变成了寡妇。

    担着克夫的名声,婉儿在婆家寡居多年,实在忍受不住,便偷偷跑回村中,说啥也不回去了,因此还害的肖家破了些钱财。

    不管怎么样,总归是自家女儿,肖禹年愁归愁,但也只能养在家中,过一天算一天。

    此时的婉儿,已被村人称作婉娘,虽然生的一副好模样,人也很勤快,无奈忌讳太多,大户看不上,小户不情愿,就这么耽搁下来,成了家中的老大难。

    肖禹年倒是挺硬气,一直告诫两个儿子,将来得把姐姐当亲人,一直供养起来。

    张作海住到肖家,里里外外的家务,其他人不好插手,肖禹年便让婉娘多多照拂,也算为家里出一份力。

    一来二去,张作海便对婉娘动了心思,考虑到年龄悬殊太大,又是异乡之人,怕引起肖家反感,犹豫着一直没敢提出来,倒是和于嗣昌商量过两回。

    对于这事,同为外人的于嗣昌有些张不开嘴,怕的也是肖家嗤笑,别弄成一桩笑话,那麻烦可就大了。

    总之,于家的威望在金坛管用,在静海嘛,基本约等于无。

    既然两位大人亲临肖家,那就做个好人,随口提上一句,这事不就成了嘛。

    听于嗣昌说出内情,左、卢二人齐齐大笑,直言像老张这样的能人,正经娶个媳妇又不是啥难事,何必找个寡妇?

    在咱大燕朝,年龄是问题吗?

    于嗣昌苦笑着表示,此事在二位大人眼里当属小事一桩,可在我等这里,却是多有为难。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不想引发意外,破坏种地大局。

    既然如此,左拱之看了看卢冠祥,说是他会把礼金留下,至于提亲一事,还需卢大人亲自去说合一番。

    婉娘能嫁给老张,那是他肖家烧了高香。

    ......

    左拱之走后,卢冠祥便拉肖禹年到堂中叙谈,说起婉娘的亲事,问他有啥意见。

    看着卢大人一脸严肃的表情,肖禹年倒是没出言拒绝,反而连声询问真假?像这样的好事,会落到小女头上?

    得到肯定答复之后,肖禹年顿时眉开眼笑,一个劲地给卢冠祥作揖,甚至还想跪下磕头,硬是被拦了下来。

    之后和张作海、于嗣昌沟通时,卢冠祥直接表示多此一举,那老
新书推荐: 易得我忻 寒领 高武:从班级吊车尾到人族武圣! 那个不婚女怎么找个好男人嫁了? 开局校花妈妈给我当秘书 天蓬新传:从朱刚鬣到天蓬元帅 张夭夭修仙传 梦回春秋当大王 带着古代男友玩转现代:笑不活了 我真是好人我想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