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苏辰安的科举之路 > 第306章 策文吓人

第306章 策文吓人

    殿试,又称“御试”。

    也没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杂文和经文,读读一篇策文。

    所以三炷香的时间即可答完,阅卷官的工作量也不会那么大。

    更别提,在场每个人的文采在之前的过程当中早就已经体现过了。

    到最后的时候,国家朝廷想要知道的是你是否有治国方论。

    首先,策论的综合性特质是关键因素。

    别看光一个策论,里面包含的东西实在是十分的宽广。

    可以说,从一个人的策文当中,就能知道他有几斤几两。

    涵盖了经史子集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要求学子将平日所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对国家时政、民生治理等问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中。

    例如,在探讨国家的赋税改革时,学子需从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演变(经史知识)出发。

    结合当下的经济形势(现实洞察)以及儒家的民本思想(诸子学说)。

    提出全面且合理的改革建议,以此展现其深厚而广泛的知识储备与整合能力,绝非单一学科知识的简单堆砌。

    其次,从选拔人才的针对性而言,殿试旨在为国家挑选能治国理政的栋梁之材。

    策论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论题,与国家治理的实际事务紧密相连。

    学子在阐述观点时,其政治见识、思维逻辑与决策能力得以充分展现。

    如针对边疆防御问题,考生需条理清晰地分析局势、权衡利弊并制定战略。

    这正是未来官员在朝堂之上所需的关键素养,远非诗词歌赋等纯文学创作或记忆性的经义阐释所能完全涵盖。

    再者,阅卷的可行性与公正性也不容忽视。

    殿试规格极高,考官需在有限时间内评判众多考生的答卷。

    一篇策论既能让考官集中精力评估考生的综合能力,又能通过严谨的评分标准,如论点的创新性、论据的充分性、论证的严密性以及行文的逻辑性等。

    较为客观地衡量考生水平,减少因考试科目繁多带来的评判标准不一致与阅卷误差。

    确保选拔过程公平公正,使真正有治国之才的学子脱颖而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彰显科举制度为国选才的初衷与智慧。

    反正好处也是真多,苏辰安看着这薄薄的几张纸却丝毫没有掉以轻心。

    毕竟光看到题目,就已经倒吸了一口凉气了。

    “论贪腐官员官官相护之象与刑罚裁断之策

    今之朝堂,有重用贪官之怪象,贪腐之风亦未得有效遏制,此诚为社稷之病、苍生之忧,当究其根源,思其治理之策。

    或因官场积弊已久,裙带关系错综复杂,贪官借人脉攀附权势,以钱财打通关节。

    于各方利益勾连之下,形成盘根错节之网,致其虽有贪行却难以轻易被革职查办。

    反能在其位继续营私舞弊,此为用人之失察、制度之漏洞也。

    亦或为政务繁冗,考绩之法失准,唯以短期内事功为要,而不计长远之操守德能。

    贪官常以巧言令色、虚增政绩之法蒙蔽上官,以图晋升重用,使得清正之士反遭埋没。

    而贪婪之风日盛,上下相蒙,法纪渐弛,终致贪腐之势蔓延难收。

    且查察之责不明,监督之职乏力。御史台等监察机构或为权宦所制,或因自身贪腐而不能举直错枉。

    致使贪官无忌惮,肆意妄为,吞噬公帑,鱼肉百姓,民心失而邦本摇,长此以往,国将何以为继?

    当如何破此局、清吏治、振朝纲,实乃关乎国运兴衰之关键,亟待良策以解之。

    苏辰安听到身边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就知道不只是他一个人感到惊讶。

    怪不得当时给他们颁发考卷的官员们一个两个大汗淋漓。

    他还以为是天威在上,又加上搬来搬去累的。

    该不会,这群人也看到了这次殿试的题目,直接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毕竟在他们眼中看到的题目就相当于是贪官该不该杀。

    太吓人了,皇上这是想做什么。

    就这么光明正大的,让他们这群新兵蛋子得罪起那群驰骋官场的老油条。

    老天爷,往年的殿试有这样的难题,真是一点活路都不给人留。

    再说,让他们一群新兵蛋子去解决这千百年来都不能够完全解决的难题。

    真的不是开玩笑吗?

    还有当今圣上到底是想要他们说些什么,还有在场的众人,也有不少都是官员之子。

    他们老爹贪了多少,他们自己也清楚,现在面对这样的一份考题。

    额头的汗珠如豆大一般往下滴落,有些心理素质差的更是抖如
新书推荐: 医眷惊鸿:冷王暖妃 仙侠英雄传 莲花楼之前世今生 快穿:开局砸了丞相的七星灯 你一个首富,亲自给顾客开车门? 交易游戏,他先沉沦 离婚后摊牌不装了 修仙:仙门师祖穿成恶毒女配 师兄是幕后黑手 穿越梦境拥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