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半年他都在忙些什么?”
陶舍低头应道:
“回禀陛下。”
“长公子在北原的行动很多。”
“但大多时候他都化名为‘公子伯秦’进行活动。”
“公子伯秦?”嬴政表情微微惊讶,点点头道:“继续细讲。”
陶舍回答道:
“是。”
“自从长公子到达北原之后,他并没有以前那样以皇子身份坐镇指挥,而是选择参军,并从普通士兵做起,曾经他带领着十位骑兵扮成商人,深入到狼居胥山侦察敌情,成功掌握了敌酋的力量分布情况。两个月前,他又被提拔成为了千夫长。用‘伯秦’的名义屡次率领部队保护阴山地区的牧民不受匈奴骑兵 * 扰。‘伯秦’这个名字如今已在北部大草原广为流传。”
“不仅如此,牧民中有人传说,除了他勇武且智谋出众以外,他在与当地民族的互动中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胆识,使得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甘心情愿为大秦效力。”
“当前在北原有民众认为,公子伯秦以英勇折服了很多外族才士。”
“更有一说法是:伯秦饮酒豪气盖世,令众多胡人都自叹不如,心甘情愿归顺秦帝国,更多的人则赞誉他品德高尚,为人守信重诺,使得胡人心悦诚服地服从秦人统治。”
“当我在楚地之时,”陶舍继续,“一次交易未能按期完成时,长公子坚持不离,最终使该部落的领袖深受感动。在帮助对方解决了内部问题后承诺未来三年再议归属之事……这些行为在当地赢得了高度评价并提供了另一种治理边境的方式。”
“……”
听了这些。
嬴政皱起眉头,半响说了一句:“他确实善于想新招。”
接着问:
“他并没有忽视内部行政管理方面工作吧?”
陶舍回复:
“的确。公子常去民间巡查工作,也基于北原现状改进了部分机械设备如磨盘、辗轴以减轻百姓劳动量,从而改善民生负担。他也十分注重商业发展;匈奴多以游牧生活为主,因此他积极推动大秦通过贸易来增强经济,比如交易盐巴换取牛马等牲畜。目前此计划已经取得成效。”
陶舍尽自己所能向皇帝描述了这位长公子的行为细节。
虽然陶舍的话语未透露不满之感,但嬴政眼中却闪过一丝烦扰。
随即又道,
“扶苏确实是个勤奋的人呐。”
“他刚踏上这片大地不足一载,却频繁穿梭大草原策划商贸,深入百姓中体谅疾苦……似乎每分钟都无比充实。”
陶舍感觉事情不对劲,但他保持沉默。
嬴政紧接着说道,
“近来朝廷内出现了关于召回扶苏返回京都的建议,你的意见如何?”
此言让陶舍面露犹豫,
稍后缓缓道,“臣以为不便谈论此议”。
“畅所欲言。”嬴政指示道。
“遵命,” 陶舍接着说道,“在我看来, 公子回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需求,并且对于朝廷来说这也是幸运之举:长公子已经为稳定北方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政事繁忙,如能归来必定为陛下减轻负担。所以我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想法。”
听闻此言嬴政目光犀利,仿佛要看穿对方。
“你当真是这样认为?”
紧张的空气压得陶舍透不过气,
而后者沉稳应答:
\&确实是我的看法,请求陛下明断。”
“那么请你再对我讲些关于嬴斯年的事吧。”
这时,陶舍瞳孔骤缩,意识到话题变化的严重性。
“十公子……”他慎重地说,
\&他在楚期间的所作所为应该没有人比我更为了解。现在他又自行前往了朝歌。我本来对其行动感到庆幸但现在其行为显得过分自由、对规则无视甚至违法,那么请问陛下您是否觉得应该追究?\&
说罢跪倒在地板上的陶舍说:
“请您宽恕,实际上在那时情况下第十王子或另有深意;但鉴于目前他仍在途中未回京报告之
“先是废止‘使黔首自实田’法令,接着推行‘新军规’,然后在楚地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分配,掀起抗争贵族势力的浪潮,现在竟然在朝歌扣押了卫角君。陶舍,你跟秦长青共事过,你能告诉朕,嬴斯年究竟想做什么吗?”
陶舍神色大变,惶恐道:“请陛下息怒。”
“息怒?你说我怎么能息怒?”嬴政愤怒道,“朕的儿子竟然视大秦律法为儿戏,无视禁令,胆大妄为,还捉拿了卫角君。眼下朝廷官员群情激愤,奏章一封接一封递来,你让我怎能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