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
成语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成语用法
明察秋毫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例子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想足下助我张目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
成语结构
成语字数
成语年代
常用程度
感情色彩
英语翻译
discover the minutest detail in everything
成语接龙游戏
- 毫分缕析
- 析骸以爨
- 爨桂炊玉
- 玉石不分
- 分条析理
- 理所不容
- 容光焕发
- 发扬踔厉
- 厉精更始
- 始终不易
- 易于拾遗
- 遗笑大方
- 方员可施
- 施而不费
- 费力劳心
- 心不应口
- 口是心苗
- 苗而不秀
- 秀而不实
- 实至名归
- 归真反朴
- 朴讷诚笃
- 笃近举远
- 远年近岁
- 岁月不居
- 居无求安
- 安魂定魄
- 魄荡魂摇
- 摇嘴掉舌
- 舌尖口快
- 快犊破车
- 车无退表
- 表里山河
- 河奔海聚
- 聚精凝神
- 神情不属
- 属辞比事
- 事出有因
- 因人成事
- 事火咒龙
- 龙举云属
- 属人耳目
- 目睹耳闻
- 闻风而起
- 起早挂晚
- 晚节不保
- 保国安民
- 民不聊生
- 生寄死归
- 归马放牛
- 牛衣对泣
- 泣不成声
- 声动梁尘
- 尘羹涂饭
- 饭糗茹草
- 草偃风行
- 行易知难
- 难解难分
- 分花约柳
- 柳亸花娇
- 娇声娇气
- 气壮山河
- 河清云庆
- 庆吊不行
- 行不胜衣
- 衣冠齐楚
- 楚楚动人
- 人心大快
- 快刀斩麻
- 麻木不仁
- 仁言利博
- 博弈犹贤
- 贤贤易色
- 色授魂与
- 与物无竞
- 竞短争长
- 长此以往
- 往返徒劳
- 劳心苦思
首字母
成语故事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吗?”
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
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