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深深的挫败感涌上心头。
幸阳远无奈的叹息一声,兰丰城的失守,责任在他。
是他低估了大秦的实力。
也是他,低估了大秦那二十万大军的战力。
还是他,低估了己方二十八万大军的实力。
可惜……
现在说什么都已经为时已晚。
幸阳远能够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
兰丰城失守,意味着平寿州的缺口被打开。
这是幸阳远不愿看见的一幕。
毕竟……
幸阳远还想着以平寿州为根基,伺机反攻连明州。
然而……
反攻连明州的心愿,随着兰丰城的失守沉入谷底。
“传令下去,全速赶往兰丰城!”
“是,将军。”
随着幸阳远一声令下,十万大军的行军速度直接拉到最快。
………
半个时辰后。
幸阳远率领十万大军,在前往兰丰城的路上,碰见了战败的己方大军。
此时,这支大军由一名万夫长率领。
人数不过七千余人。
双方碰面的那一刻,幸阳远扫视一眼这支大军,看着狼狈不堪的士兵,他眉头紧蹙,心中有些愤怒。
“马百川,到底是怎么回事?”
幸阳远口中的马百川,就是率领这支大军的万夫长。
“大将军,我……”
马百川面露难色,好似有什么难言之隐一般。
打了败仗不说,兰丰城还丢了,这让他毫无脸面面见幸阳远。
虽说责任不全在他身上,可他毕竟是此次二十名万夫长中的其一。
兰丰城的失守,他也要担一部分责任。
马百川的迟疑,让幸阳远心中的怒火更甚几分。
他猛地一勒缰绳,座下战马前蹄高抬,发出阵阵不安的嘶鸣。
“说!”
“别让本将军发现你有什么隐瞒。”
“否则……”
“军法处置!”
马百川咬了咬牙,将战败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大将军,我军之所以会战败,全是因为大秦帝军的缘故。”
“大秦帝军?”
幸阳远眉头一皱,他是知晓大秦帝军的存在。
包括那位大秦帝君。
诚然……
大秦帝军的实力是强,但对方人数摆在那里。
且己方大军是知晓对方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做任何事情之前,必然会考虑到大秦帝军才对。
如此……
又怎会落败呢?
“就是因为大秦帝军!”
马百川咬牙切齿的说道,看得出来,他对于大秦帝军的憎恨是多么的强烈。
“长华林之战,我军实行两面包夹之势,准备一举重创敌军。”
“然而……”
“大秦帝军早就四散开来,埋伏在长华林一带。”
“等我军杀过去之时,大秦帝军突然从背后冲了出来,与前方敌军对我军形成了包夹之势。”
“那一刻,我军措手不及,阵型瞬间被冲散,士兵们陷入了混乱。”
马百川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与不甘。
“按照我们的想法,包夹之势一成,即使不敌大秦敌军,也能够快速撤离战场。”
“可因为大秦帝军的出现,使我军遭受重创。”
“后续十万大军包夹过去之时,前方的十万大军已经快溃不成军,根本就无力反抗。”
“而且……”
“大秦此次是铁了心要攻打平寿州!”
“大将军,我们失算了啊!”
“大秦此次出征的二十万大军,兵力看似不多,但战力却强的可怕,军中携带的强弩数量也极多。”
“我军还未靠近,就受到了强弩的猛烈射击。”
“加上前方十万大军遭遇伏击,阵型已乱,最终导致长华林之战的落败。”
幸阳远闻言,脸色愈发阴沉。
他深知……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
任何一丝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全局的溃败。
而这一次,大秦敌军显然是做足了准备,不仅兵力部署得当,更是在战术上更胜一筹。
长华林之战不敌,怪不得谁。
就算是换做他,身处当时的那种情况,恐怕也会做出这样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