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一处远离天府城的偏僻村落里,里正正拿着一面铜锣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地叫喊着。
“集议了,集议了,大家都到村口来集议了啊,刺史大人发布政令了。”
有人听到了他的叫喊声就从屋里走了出来,“里正,又发布啥政令了啊?”
那里正就道,“好事儿!”
“好事儿?啥好事儿啦?不是又要想着办法地从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们这里搜刮民脂民膏吧?”
那里正就一脸正色道,“瞎说,这回这个刺史大人可是个青天大老爷!是要实打实地为咱们老百姓办事的!”
有人就讽刺道,“之前那个刺史也说要实打实地为咱们老百姓办事的,可结果呢,不仅是个大贪官,而且还是个乱臣贼子!”
“是啊,是啊,可坏了!那简直就是一群畜牲!”
“谁说不是呢?!”
见大家都对那当官的没什么好感,那里正立马就道,“唉,诸位,诸位,话可不能那么说,在下不否认这有的人啊他的确是坏得很,坏得咱们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再锤了他的骨头。
但咱们也不能一竿子就打死了所有的人,这有的人他还是很好的嘛,就比如咱们大伙儿,你们看咱们这一村人,还有临近几个村的人,哪有什么坏人啊?
所以啊,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比坏人多的,同理的,这当官的他也有好人啊?不是个个都是贪官污吏,他也还是有好人清官的嘛!
再说了,那档子事情这才刚过去多久啊?咱们的陛下可是位英明睿智的君王,一生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和乱臣贼子了,这个时候他怎么可能又派个贪官污吏过来?定是有将那新任刺史彻查了个清楚的。”
众人一想,都觉得他说得挺有道理的,毕竟他们这位陛下也一直都还是挺爱民如子的,有了之前的前车之鉴,那这个新刺史他肯定是彻查好了的。
然后有人就问道,“您说的好事儿,是啥好事儿啊?”
里正就道,“不是都说了到村口去集议了么?还问?去了不就知道了么?”
有人就等不及了,直嚷道,“去去去,走走走,大家都赶紧的啊!那还耽搁什么啊?”
于是大家都就往村口走。
到了村口之后,有人就催促道,“里正,你倒是快说啊,啥好事儿啊?”
里正就道,“不急,不急,等大家人都来齐着。”
于是大家就三三两两地撺成一堆儿地开始闲话起了家常来。
大概两盏茶的功夫,村民们都到齐了,里正就道,“大家肃静,都肃静一下啊!”
现场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就将目光看向了里正。
里正就道,“蜀国公主仁德,怜我等平头老百姓们生活多艰不易,故拿出一部分钱粮物资出来以示资助。”
“啊,要给我们发钱发粮啊?”众人听后,立马就有人叫喊了起来。
“哎呀,那简直是太好了,蜀国公主可真是活神仙啊!”
“是啊,是啊!”
“唉,发多少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跟着就有人问道。
里正就道,“这个钱可不是白拿的.......”
他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人鄙夷地“切”了一声,“我就说嘛,天下间就没有那么好的事情!”
里正立马就严肃了神色,瞪着刚才那说话之人就是一顿训斥,“李老四,你在那里瞎咧咧什么呢瞎咧咧?咋就不是好事了?你能不能容我把话说完了再说?”
“好,您说您说!”
里正就道,“虽说这些钱粮是要通过咱们的劳作所换,但却也是实打实的利国利民的好事!小殿下是希望用这些钱财物资在封地上兴建书院增设学府,新修水利还有交通要道。
大家都知道自古这能读书识字的大多都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子弟,而我们这些贫苦人家的老百姓们是没有那个资格读书识字的,但是从去年起陛下一道诏令就是我等寒门子弟也是可以入朝为官的。
所以小殿下决定在其封地上每个县至少要有一所县学学府和一所私人书院,每个镇要有一所镇学府和一所私人书院,每三个村至少要有一间私塾。”
“哇,居然要修建这么多的书院?!”大家就惊讶了。
同时也有人就道,“这么多的书院,那也要有人去读啊?”
有人随即就附和道,“是啊,是啊,那读书的花费可不少的,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的,就是一年忙到头也攒不下几个子儿的,哪还有闲钱去供孩子读书啊?”
“是啊,是啊,上回我去赶集的时候,然后就听到一个杂货铺的东家说他家供了一个儿子读书,就在县城里的一家私人学堂里就读,每学期除了向先生敬献的常规六礼以外,还得自备书籍跟笔墨纸砚,外加自己的生活费,他们家儿子一个月的生活支出需得一千钱。”
“一千钱?这么贵?”有人就大吃一惊。
那人就撇嘴点头道,“可不是么?一千钱,这是我亲耳听到的,那东家还说他儿子都是学堂里花销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