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心向幸福花向阳 > 第624章 资本的冬天

第624章 资本的冬天

    陈景云总是一个晚起者,虫子都赶不上吃热的。

    2015年,生鲜、养车、外卖、家政、美业、教育、旅游、出行等o2o领域出现大规模死亡潮。

    起初,试图挽救o2o领域大好局面的入局者抱上了“消费升级”“互联网+”的新大腿,以期扭转局势。

    可是维璐基金同行的前辈投资人很快就无情的指出:o2o加的全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不讲效率只讲补贴和规模,业态都这么苦了还要秀前卫感吗?

    事实上,o2o恰恰死在了互联网思维的局限性上:一是模式重,与互联网强调的轻格格不入;二是互联网+的领域不是互联网人的地盘,入局适应期太长;三是营销感过重,科技含量太低,用户没有忠诚度。

    与以往任何一年都不同,“互联网单词”在这两年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

    “互联网单词”是我们生造的一个词,它包括许多过去几年脍炙人口的互联网思想:比如“硬件免费”“生态链战略”“场景思维”“用户主权”“产品思维”……

    其中最着名、最全面的就是李彦宏首创、雷军发扬光大的“互联网思维”。

    它大致包括9个方面19条法则,如得屌丝者得天下、兜售参与感、少就是多、流量思维、携用户以令诸侯……互联网思维下主导的投资逻辑,直接催熟了智能手机热、o2o热,甚至是网红餐饮热。

    截止2015年12月,在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登记的创投基金管理人已多达1216家,是2014年年末的2倍多;2010年,全国有3000家私募机构,如今仅京城就有6000家,而全国活跃的私募机构超过了家。

    僧多粥少导致的恶果,起初只是吹大了优质项目的估值;后来,次优项目,乃至ppt项目的估值也被吹大,导致整个创投市场次轮融资受阻,直至出现Ipo项目不如上一轮融资的情况。

    所有投资机构都在急踩刹车,所有的“互联网单词”都在失灵,所有曾经创造过伟大公司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在面临“种别灭绝”的危险……

    陈景云躲过了股市的寒冬,却没有躲过互联网创投的寒冬。华兴资本的创始人包凡说:接下来的创投,除了头部的,都不会活的特别好。

    历史将如何评判这个“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时代,我们难下断论。但资本寒冬下,只有少数人能够触摸到他们最初想要的成功。

    回顾过去五年,可以谓之发生在中国大陆上一次规模庞大的、覆盖全民及商界几乎所有领域的互联网科技泡沫成型期。

    然而,仍有人可能还未从前面的狂欢中清醒过来,更谈不上了解自己已沉溺于梦中多时。我们确实有必要做一次系统的审视与反思了。

    2011年“千团大战”中国大地之上的团购活动超过50万个,销售额超过110亿元。可是在当年年底,团购网站就掀起了裁员潮,紧接着成批死亡,把团购捆绑上“泡沫”一词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团购从兴到亡的套路却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连番上演。只是换了一个词而已,“泡沫”变成了“风口”,一个个风口前后串联,形成了一个“大泡沫”。

    2012年是垂直电商热,高峰时b2c电商多达1.2万家。

    2013年垂直电商开始大范围消退,陈景云记得那时的自己委身凡客诚品,衣品曾被格外赞颂,后来凡客诚品也完蛋了,陈景云又成了乡下人打扮。

    2014年是o2o热,高峰时保守估计活跃的相关创业公司多达两万家。一年后,几乎全部o2o领域都出现了“死亡潮”,生鲜o2o死亡率高达99%。

    2015年就不说了,啥也热,还没真正热透就凉透了。

    最失败的是钢贸b2b,刚出站即夭折,倒是p2p互联网金融热度不减,以及眼下正在发生的直播热。

    这些热潮基本都呈现出“创业者一窝蜂跟进”“窗口期极短”“高峰期后成批死亡或低迷”的泡沫化特点。

    风口交替上位、下位、追风的创业者换了一拨又一拨,唯有资本连续坐庄。

    陈景云也算资本,可陈景云想哭都哭不出来了。

    答应老婆去远行,去看星辰大海,去干什么都行,可自己为什么又下重注,搞什么基金创投?

    陈景云躲过了股市2007年的6124点、躲过了2015年的5178点,躲过了比特币的三次暴跌,难道这一次,难逃生天?

    2015年6月,刘姝威采用传统企业研究法,公开炮轰了行走在互联网逻辑下大肆烧钱培育终端市场的乐视。当即,刘姝威遭遇口诛笔伐、舆论称其“完全不懂一家互联网公司”,完败给了互联网思维。

    在此之前,许小年逐条批判互联网思维,称其似是而非完全没必要,以补贴换忠诚更属误导。结果,许小年被指“对互联网
新书推荐: 团结队历险记 重生八零 这超市我把握不住,我要上交国家 密室逃脱之现实副本 天使之躯 璀璨恋曲:破晓之约 布衣天师 公主夜夜撩,她反而虚了 高达世纪:从加入木马开始 武道:只要我够苟,麻烦找不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