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六百六十五章 西安会操

第六百六十五章 西安会操

    腊月初一。

    秦王府的牌匾被撤下,换上了大元帅军府衙门的新匾。

    承运殿的匾额也被换成了军府衙门正堂。

    帅府郎官赵跻芳坐在正堂的偏厅,埋首桌案,奋笔疾书。

    他是咸阳知县赵跻昌的胞弟,早前是个还在县学读书的生员。

    刘狮子曾对他说自己才疏德寡,用人之际,想把他招到身边当郎官幕僚。

    但这话听在赵跻芳的耳朵里,无异于没有拒绝机会的威胁。

    你陈大兵于关中,战骑盈野,围了我哥的咸阳县,又在这称孤道寡的,那还不你想干啥就干啥,我能说啥?

    我只是个学生。

    那就当郎官呗。

    不过他这个郎官,在刘承宗彻底入主陕西之后,职责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光从孩儿营领到了两个少年侍从,还喜提内阁大学士体验卡,负责给军府衙门批手本。

    当然,也只是体验卡。

    他实际负责的方面,其实是把刘承宗批过的手本,用馆阁体扩写,变成适合下发地方的公文。

    就比如赵跻芳眼下正在批的手本,是他兄长赵跻昌送来的。

    咸阳赵跻昌是刘承宗进西安后第一个升官的,就地任命为西安知府。

    另外几个运送税粮、不曾举兵抗拒的知县,也照其在战时作为、考量官声,给予提拔。

    如合阳范志懋,运粮积极,但直到府城陷落才递交降表,不过其在合阳任上干的不错,升任西安同知。

    而三原张缙彦,也干得不错,可是在战时没有运粮,仅将实征额数报给元帅军,便仅被提拔为陕西布政司的经历。

    品级上提了一级,可实际上元帅府的陕西布政司就没主官,他这个掌管文书移交的经历,基本上就是个从六品的公文收发员。

    当然,韩城的左懋第没动,依然是韩城知县。

    知府赵跻昌送来的手本,是报告华州蒲城知县朱一统自杀的事。

    西安陷落,陈奇瑜投降的消息传至各地,各县都是闻风而降。

    为了让地方主官面子上好看,将来好继续开展工作,刘承宗贴心地命令骑兵俩人一组去各县再度劝降,以示他们并非主动投降。

    但就有宁死不降的。

    比如这位朱一统,就属于是宁死不降的失败主义者。

    据县中士绅所言,人家早就看出来陕西守不住,放话我家七世衣冠,焉能附贼?

    早在陕西兵团覆灭的时候,朱一统就上过吊,因为长得胖,把树枝子坠断了,又被随后赶到的县丞姚启崇劝阻,让他再看看,就没死成。

    等到府城陷落,刘承宗派出的劝降骑兵奔至蒲城之下,朱一统都不知道这事,城门就自己开了,骑兵被迎进城内,直趋县衙。

    衙役鼓噪,要抢朱一统的知县官印,他说我一天没死,谁也别想夺走官印。

    被人劝他,说总督都投降了,周边各县进士都投降了,你不过举人出身,这时候投降已够可以了。

    朱一统说难道为国尽忠还要论资格吗?

    扭头就回县衙后宅,发动家人仆役,给他把井口拓宽点,戴官帽、穿官服、怀官印,面北三拜,投井自杀。

    县丞姚启崇很受震撼,打算效仿,但被衙役摁住了。

    刘承宗对这封手本的批示很简略,在知县和县丞的名字上画了线,朱墨批了俩字:封官。

    赵跻芳绞尽脑汁,也很难领会刘承宗的意思,仅憋出来两份委任状。

    一份是升蒲城县丞姚启崇为咸阳知县,另一份是任陇西举人周磺为蒲城知县。

    前者的任命,是赵跻芳考虑姚启崇升任蒲城知县最好,但有朱一统在先,再让他当知县,恐怕会被人看不起。

    所以就挪到他哥刚调走的咸阳去。

    至于陇西举人周磺,则是元帅府有一份各县赋闲在家的进士、举人、秀才名录,他只是随便找了一个。

    反正这些委任状也没有效力,写完了还得送到隔壁,让军府衙门的宦官看。

    宦官也觉得没问题,再交给刘承宗,批了下发有司,才有效力。

    元帅府只有一位宦官,是监视西宁茶马的张元亨。

    这小子秀才出身,文武双全,基本上就是阉割版的刘承宗。

    刘狮子曾许诺,让他当个知县,干得好六年内给个知州。

    作为知遇回报,张元亨也给刘承宗办了不少事,煽动松潘卫旗军、在炉霍县帮他舅舅蔡钟磐定下治理章程。

    所以刘承宗进西安,把巡茶查院的衙门给他了,担任茶马御史,负责茶法马政。

    不过那个衙门破城前被乱兵烧了,修好怎么着也到明年,所以正好让张元亨体验一下司礼
新书推荐: 迷雾之暗夜追凶 惊悚悬疑恐怖小故事合集 re:肃清王与贤者都是我 十个勤天:阡陌依旧是 交易吗?我是万界供货商 武侠:我的十大贴身高手 终极蛀虫 青灵道尊【陈家的崛起日记】 幽冥诡事之录 我双眸轻启,便寂灭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