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一本书引起的风云
袁烜进了金陵,圣后刘晗珊和承德皇帝曹勉于城门口迎接,这可谓是无上的荣耀了。当然,袁烜这五年来明里暗里为他们做的事情来看,袁烜值得他们如此对待。
进了皇宫,早已等待多日的王羲之终于耐不住了,本以为袁烜会故意刁难,可面对北魏借粮一事袁烜并未阻拦,相反还力劝刘晗珊,只是并非是借粮,而是放粮。
“放粮?”
刘晗珊坐在珠帘后假意垂询,实际上已经明白袁烜的意思。
“没错,是放粮而非借粮。如今我朝粮库都快存不下了,我听圣王江南连续数年丰收,粮库内存量堆积如山,百姓也丰衣足食,足见圣后和陛下治国有方。
与之相反的,北方这几年虽然兵强马壮,但纺织一行涉及到许多新知识,未得专业人才指点的话对于一国财政和民生都相当危险,如今北方缺粮就是最好的佐证。
其实到底,北方南方皆是大魏,都是陛下的子民,如今南方粮食富足,断然没有让北方同胞饿肚子的道理。”
“国师所言有理,既如此,王爱卿所求之粮尽快装船,务必不能让我大魏子民忍饥挨饿。”
圣后一声令下,南魏朝廷自有人自上而下忙碌起来,没有任何人对此有怨言,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圣后和国师要对北边动手了,而送粮就是第一步。
送粮当然只是第一步,但谁都没想到第二步来的那么快,来的那么直接。
数百万石的粮食装了足足上百艘船,光是装船就用了足足五,这五里王羲之数次求见袁烜想要打探些口风,结果都被葛通山挡了下来,理由是他家门主正在着书,而且据是在写给曹坤看的。
袁烜要写书?这可不是事,更何况还是写给曹坤的,这下别是王羲之了,就连谢安都登门拜访,可他的待遇并不比王羲之好多少。最后就连圣后刘晗珊也出了宫亲自前来一探究竟,她倒是进了屋子,可和袁烜密谈了半个时辰后就起驾回宫了。
当王羲之登上装满大米的船只回朝的时候,南魏朝廷只派了一个鸿胪寺的主事前来送行,这并非有意怠慢,而是因为圣后要求在金陵的所有六品以上官员必须出席祭大典。
这次祭没有去泰山,只是简单的为北方的百姓祈福,而祭品则是一颗硕大无比的蛇头,不过此时这颗头并不叫蛇头,而是叫做孽龙头,而广平侯吴汉斩杀孽龙助光武帝灭王莽复汉的故事已经先王羲之一步传回到北魏去了。
想到今日南魏朝廷这个祭传回北魏,王羲之似乎已经预见到曹坤的脸色该是如何的阴郁。
作为一个顶级世家门阀的家主,王羲之此时不得不考虑大魏这场统一战争爆发时王家的立场了。
若是论军事实力,北魏已然强悍无匹,尤其是火药普及以后更是如虎添翼,若不是燕国在后边掣肘,曹坤早就想对南魏动手了。当然,如果不是南魏的存在,曹坤也不会让慕容迪一步步做大。
不过如今王羲之已经有了立场,他打算回去之后立刻召开家族核心会议,重要的人和产业要向金陵转移了。
大魏统一战争很快就会开始,而且南魏必胜!
十日后,王羲之回到洛阳。按理来王羲之如数得了粮食,而且是获赠所得,应是大功一件,但曹坤心里就像是吃了一只死苍蝇,但王羲之代表着世家利益,在彻底撕破脸之前曹坤还只能咬着牙和王羲之话。
“好一个‘承德五年’,好一个不叫自己的子民忍饥挨饿,好一个孽龙祭。”
谁都听出了曹坤心中的愤怒,莫是他了,就连朝中文武百官谁不愤怒,这分明就是北魏朝廷是逆贼,南魏才是正朔,那岂不是他们这些北魏的臣子也都是附逆之辈?
一时间朝中文武百官个个群情激愤表示要收复南魏,并且看向王羲之的眼光都带着不善。
王羲之很无奈,五年的时间早就让曹坤把朝堂清理干净了,如今站在朝堂的要么是他王羲之这般为了家族不得不留下的,要么就是铁了心要跟着曹坤寻求荣华富贵的。
南魏朝廷一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更有袁烜那般经纬地的人物辅佐相助,而曹坤自从五年前太上皇被杀的那晚开始就失了人心,有德之辈纷纷离去,留下的要么是庸庸碌碌之辈,要么是阴险狡诈之徒,又或者是那些只能躲在那种干些策划阴谋和刺杀勾当的江湖人士,真正的治国之才哪里能留得住。
“陛下,南魏国师袁烜在臣回来前让臣转交给陛下一本书。”
曹坤突然来了兴致,他以为这辈子都只能和袁烜刀枪相向了,却没想到袁烜还特意给自己写了本书。
“哦?除了书可还有什么别的话?”
“袁烜这本书陛下看了就知道为什么羊会吃人了。”
曹坤听了兴趣大增,当即让贴身太监取了书来。书是手写而非印刷的,封面也没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