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伐燕大胜的战报,被斥候送回邯郸。赵王丹得知安平君领军,势如破竹,一战击败燕军,收复失地,并攻入燕国境内,兵围中阳。赵王丹对着诸臣称赞道:“安平君不愧是良将,不仅击溃燕军,收复失地,还攻入燕境,兵围中阳。此战,我们大获全胜。”
诸臣闻言,齐声道:“恭贺王上。”
赵王丹大喜不已,当着诸臣的面称赞安平君的战力。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破中阳,兵围燕下都。他也将创下退秦,又破燕之功。赵王丹也相信不久自己就可以领导赵国军力再上一层楼。
然,他等了十日并没有得到破中阳的消息,反而得知燕、赵两国交战,进入了持久战。赵王丹得知这个消息,内心隐隐不安。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安平君率领的大军,攻不破中阳这座小城。
不知怎地,赵王丹脑海深处想起马服君的话,神色不安地问道:“叔父,前线战事不利,陷入僵持。我们该怎么办。”
平原君见赵王丹遇见小事,就慌了神色,劝慰道:“王上是一国之君,要沉住气。”
赵王丹努力吸了一口气,试图平稳自己的心境。然,他更加感到不安道:“叔父,一座中阳,就阻挡了安平君。莫非安平君不肯为我国效力。”
平原君想了想,没有说话。安平君的能力,怎会攻不下中阳。难不成正如马服君所说,安平君有私心,想要消耗燕、赵两国的了军力。
赵王丹见平原君沉默不语,又问道:“叔父,我们该怎么办。”
“王上莫急,攻破中阳,不是一朝一夕。”平原君性子稳重,倒是沉得住气,平静道:“燕王以成安君为将,派十万大军增援高阳君。安平君对战高阳君、成安君是有点棘手。”
赵王丹没有耐心,急色道:“叔父,寡人如何不急,我们用济东之地换安平君为将,我们虽收复失地,却没能从燕国获得疆土,我们无法给臣民交代。”
赵王丹所想也是平原君担心的问题。他本想借用安平君的威望,收复疆土,并迫使燕国割地求和。然,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之外。这个主意是他献的,如果不能迫使燕国割裂疆土,补偿赵国换将的损失,他也没办法给臣民交代。
赵王丹见平原君迟迟没说话,又道:“叔父,不如我们增兵,支援安平君。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攻破中阳”。
“不可。”平原君语调平和道:“王上,我们代郡有十万将士,再加上安平君统帅的五万,对付燕国绰绰有余。如果我们增兵,燕国也会继续增兵。我们与燕国战事扩大,赢了,也会大伤元气。”
赵王丹单手握拳,咬紧牙根道:“增兵,会扩大战事,大伤元气。不增兵,又不能快速攻克中阳,结束战事。叔父,我们该怎么办。”
平原君纳闷道:“安平君、许历、乐乘都是我国善战之人。三人联手,攻不破中阳。莫非,他们三人不和他们不和。”
赵王丹听了,寸心打乱,“果真如叔父所说,这该如何是好。”
平原君见赵王丹神色慌乱,又道:“王上休要惊慌,这也只是我的胡乱猜测。”
虽说是平原君的猜测,但赵王丹惴惴不安,完全没有了主意,问道:“叔父,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平原君道:“为今之计,我们只有等。我们要相信,这三人定能攻破中阳。”
话说高阳君和成安君站在中阳城楼上,见赵军少了几万人。高阳君见了,想要出城决战,一雪前耻。成安君见城外的赵军,战阵井然有序,士气高昂,误认为这是赵国故布疑阵,坚守不出。
安平君骑着战马,看着眼前这座城楼,心想:“纵使没有许历,他依旧能够攻破此城。”
安平君拔出长剑,下达了作战的命令。赵军如潮水般,涌向中阳城。然,中阳这座城池,却挡住了这股潮流。赵军一次又一次,抢夺城池,却被燕国占据有利地势击退。
安平君见一计不成功,又生一计,不断加大攻势,却皆连败下阵来。此番交战,双方都奋勇无比,无论是赵军,还是燕军,都损伤惨重。
安平君见不能攻破此城,己方损失惨重,下令大军暂且后退。安平君站在战车上,看着眼前这座城池,让他想起了聊城,狄邑之事。安平君不甘心被这座小城所阻,拔出长剑,想要再次加大攻势,继续攻击,却被乐乘拦了下来。
安平君问道:“乐将军,你这是为何。”
乐乘道:“安平君,我们连续数日攻城,皆不能攻破此城。今,兵疲,战力不高,继续强攻只会折损兵力。”
安平君见对方话语之中,嘲讽自己攻城的能力,注视着远方这座小城,轻蔑道:“区区小城,有何惧之。”
乐乘道:“安平君连续攻了几日,我们损伤严重。安平君,不如听听我的计策。”
安平君道:“莫非,你有攻破此城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