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年后

    二零一零年正月十六。

    省城的年味刚刚散尽,大街小巷还残留着烟花爆竹的碎屑。

    初十下的一场大雪让这个冬天的寒冷又增加几分,走在街上的人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帽子拉紧,很多人把口罩戴上,只露出两只眼睛,哈气在口罩上结层白霜。

    这是省城近十年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马路面上的雪被过往的车辆轧没了,黝黑的柏油路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发亮。街道两旁的杨树下堆着残雪,不那么洁白,灰突突的。一些门市店铺前有推起的雪人,带着小红帽,鼻子是长长的胡萝卜,为这个寒冷而枯燥的冬天增添了几分童趣。

    省城,共和国长子,一座古老而英雄的城市。

    七千二百年前,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了新乐文化。

    春秋时立邦,后建制为郡,几经沧桑,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清太祖迁都于此,时称“盛京”,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满清国。

    一代帝王埋身于此,建了皇陵——北陵。

    北陵公园独占一隅,古树参天。陵前庄严肃穆,陵后静霭森森。

    沿着黄河大街往北走,过北陵公园西门,再过二环桥,便到了三台子,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战斗机飞起的地方。

    三台子,兵家必争之地。地处省北,紧守省城北大门,地势高于市区十米。新中国成立后,战斗机制造厂兴建于此,为国家兵工厂。

    由于飞机制造厂的存在,改革开放前这里还处于管制时期,拿建楼来说,不能超过八层,要不然影响飞机起飞降落,所以三台子的居民楼大都是五到六层的,高层的没有,最多的是前苏联时期援建的三层住宅楼,一律铅灰的无产阶级本色。

    九十年代初期从三台子到市区还叫去市里呢,那时这里也确实是郊区,除了飞机厂和附近的几个居民小区外,周围都是稻田地,再往北走就是农村了。

    随着市区的增容外扩,这里也逐渐的被开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和市里没啥区别了。尤其是地铁二号线的开通,整个三台子活泛起来,隐隐有超过市内五大区的势头。

    地铁站在松山路和黄河大街交叉口。

    没修地铁的时候这里只是个普通交通岗,现在成了繁华地带。随着地铁的开通,整个松山路和黄河大街的房价随之上涨,从四千直接蹿升到六千,并且还在上涨。

    老谭家在松山路南的老四五零小区,说是小区其实是个大院,前苏联援建的三层住宅楼。一个楼口三家人,共用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每家一屋,面积十八平米。

    昨天元宵节,老谭一家三口和隔壁李哥家三口一起过的,吃饭的时候李哥问老谭什么时候买房子,老谭看看老婆林燕,林燕说等啥时候动迁啥时候买。李哥看了一眼前面的地铁站说动迁也快,顶多两年。

    李哥在梧景新村买的期房,还有一年下来。梧景新村是武警总队开发的,李哥武警出身,给的内部价,两千四一平。外部人这个价下不来,至少六千打底。

    俩家是十多年的邻居,处的和一家人一样。李哥买房子的时候撺弄老谭也买,林燕觉着手里的钱不宽裕,想缓两年。没成想现在的房价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蹿,攒钱的速度跟不上涨的节奏,更不宽裕了。

    上两天从老家过完年回来,老谭说不准备打工了,想开个小饭店。

    从二十一岁那年出来打工,到今年三十七一直在饭店干了,当了十多年厨师,别的不会就会炒菜。现在不想再出去给人家炒菜,省思着自己干。

    林燕说家里的钱是留着买房子的,不能开饭店。叫他努努力奋斗两年,等买完房子再开饭店。

    见老婆不同意也就没再往下说,知道再说下去就是吵架,没必要。

    儿子一周岁之后,为了多挣点钱,老谭一直在外地工作了。先在阜新干了两年,之后去了滨海,一干三年。夫妻俩长期两地生活,总不在一起,感情上出现了危机,成了住在一个屋里的陌生人。

    两口子都能过日子,为了家和孩子拼命挣钱,可就没了那个激情。

    女人结婚有了孩子之后,精力全放在了孩子身上,老公就显得有些可有可无了。

    林燕是个强势女人,有性格,脾气倔,能吃苦,有开创精神。用流行话说就是女汉子。老谭长年在外,她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把家料理的井井有条,儿子教育的乖巧懂事,对一个女人来说够厉害的。

    这些年林燕不容易,家里没个男人不行,遇到点啥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尤其是孩子感冒发烧,心里那个焦急劲儿就别提了,恨不得老谭马上回来才好。

    但是没办法,谁叫日子困难呢。

    老谭得在外面挣钱,没钱拿啥过日子?

    谁也不愿意两地生活,这不是没办法吗。现在
新书推荐: 名柯:我的恋人是松田阵平 相思红颜劫 神印:我是月魔神的继承人 仙途长生劫 降临异界,我可以变成神话人族 传奇:玛法传奇双职业 穿越兽世,漂亮小雌性可咸可甜 末日求生,我能复制异能 运掌乾坤:我的都市外挂 七零作精娇又撩,禁欲糙汉被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