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菩提树下)
也许和别人的画风不同,我更喜欢那些爬山涉水肩扛手持,万里千山来的经书。总是想起来,千百年来僧人坐在沙砾中,打坐在破陋屋子里,佛陀开悟于菩提树下,于是那些艰涩的文字好像也生动了起来,浮躁的心归于宁静。
若有机会,我愿出家,不是逃避而是求索。
若不可,我也愿意长久细思经文的智慧。
---------------------------------------------------------------------------------------------
(下列内容,并非原创,作者信佛,别处抄写的。)
第1颗:囚禁我的没有别人,只有我自己。我若放手,便无人能抓住我。只有全然地觉察,提醒自己放下内心的依赖模式,痛苦的轮回才能真正终止。
第2颗:不要被虚妄的人生,和物理世界的暂时现象,骗去了自己的智慧,骗去了自己真性的情感。
第3颗:若无我相,则无增减。世人之所以有得失心,是因为妄执有我;如能了知无我,得失心便灭。
第4颗:真正伤害你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与其怀恨在心、终苦一生,不如立即放下、让心自在!
第5颗:人一定要明了因果,人的一生都受因果的支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循环。
第6颗: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们伤心没有鞋子穿的时候,会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第7颗:来到人世是偶然的,离开人世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一定要尽人事听天命。
第8颗: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和良好品行,有德自然香。
第9颗: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嘈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你没有半推半就,世界就不会为你半黑半白,有些底线是必须要坚守的。
第10颗:行走和安住的时候都要安然,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宁静自在,守住妙明真心,不要丢失妙明真心,不要被世界上纷繁的万物把你的心引走,也不要被世界上虚幻的假象所迷惑。妙明心就是你的真心。
第11颗: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变。有时,稍微低头,路更宽,更精彩。
第12颗:一个人,专心一件事,别的事情都搅扰不了他,别的诱惑都迷乱不了他,他就那样心系一处,仿佛进入了禅定。人一闹腾,六神无主;人一静谧,风度俱来。
第13颗:「出世」的观念并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远离人间,而是身在世间,而不受世间种种现象所困扰,这才是「出世」真正的意义。我们唯有做到入世而不恋世,既不眷恋世间,也不逃避现实,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
第14颗: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每一个瞬间的喜悦,那也就在天堂里了。
第15颗:如果我们无法时刻记着生命无常的道理而即刻去实修以得究竟成就,而只是在每天无谓地浪费时间并只告诉自己以后再去做,那么对身心的修行终归只是一个空想而已。
第16颗:你帮助过的人,可能永远也帮不上你,而帮助过你的人,可能你也永远帮不上他。但是你对他人做出的正面或负面的行为,总是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返回到自己身上。
第17颗:我们含着泪水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又在别人的泪水和哭声中离开这个世界,中间的过程被叫做人生。人生,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一边选择,一边放弃。人生,哪有事事如意,生活,哪有样样顺心。
第18颗:世间万事惟唯糊涂最难。有些事,问得清楚便是无趣,佛曰: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清,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所以有时候,难得糊涂才是上道。
第19颗:信仰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但更会决定我们拥有什么,信仰不是每个人都有,信仰不是非理性的、伤感的、情绪化的、自生自发的。信仰是经历严肃的思考和学习、完全的清醒和节制、谦卑、将自我服从于一个更高意愿的结果。
第20颗:真正的失落,是内心的迷茫。路是自己选的,后悔的话,也只能往自己的肚子里咽。我们自己选择的路,即使跪着也要走完,因为一旦开始,便不能终止。这就叫坚持。
第21颗:人都是在够得着的世界里,挣扎、浮沉;在够着够不着的世界里,纠结、迷乱;然后,在彻底够不着的世界里,寂静、欢喜。人世间的好多人,好多事,总是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