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让皇帝,李宪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发展历程之中,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一直都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甚至有人为此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哪怕是骨肉相残也在所不惜。

    不过,就在这风起云涌、波谲云诡的大唐帝国里,却出现了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让皇帝”李宪。

    他主动放弃了那令世人垂涎欲滴的皇位,选择以一种退让的姿态,去描绘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画卷。

    这位李宪,原名李成器,乃是唐睿宗李旦的嫡亲长子。按照封建社会的礼法制度,嫡长子拥有无可争议的皇位继承权,这可是天经地义之事。

    早在公元 684 年,当李旦初次登上皇位之时,李成器就顺理成章地被册封为了太子。

    只可惜,那时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武则天牢牢掌握着朝廷的实际权力,而李旦不过只是一个徒有其名的傀儡皇帝罢了。

    如此一来,李成器所占据的太子宝座自然也是岌岌可危,充满了诸多难以预料的变数和致命的危机。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公元 710 年。这一年,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一时间朝野震动。

    韦后野心勃勃,企图步武则天之后尘,彻底把控整个朝堂大局。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李隆基挺身而出,果断地联合太平公主一同发动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

    他们成功地将韦后及其一众党羽尽数诛灭,并齐心协力地拥护李旦重新登上了皇位。

    然而,随着李旦的复位,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眼前:究竟该由谁来担任新一任的太子呢?

    按照传统惯例,身为嫡长子的李成器无疑是最佳人选。

    但是,此次政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李隆基同样不容小觑,他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气魄,更是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在朝中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

    面对如此两难的局面,李旦一时之间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与苦恼之中。

    李成器对于宫廷内部那如蛇蝎般阴险狡诈、勾心斗角的激烈争斗可谓了如指掌,同时对李隆基所具备的卓越才能以及背后强大的势力也是心知肚明。

    为了防止亲兄弟之间自相残杀这种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发生,更为了维系皇室家族的安定团结,李成器毅然决然地拿起笔来,亲自书写奏折并呈递上去,表示自己坚决要辞去太子这个尊贵无比的位置。

    他在奏折中这样写道:“所谓的太子之位,乃是整个天下的公有之物,当国家处于太平盛世之时,则应当优先考虑由嫡长子继承;然而一旦遭遇国难当头的艰难时刻,就应该将此重任交付给那些真正立下赫赫功勋之人。

    如果不能做出恰当合理的安排,必然会令四海之内的臣民大失所望,如此一来绝非是江山社稷之福啊!微臣今日在此冒死恳请圣上三思而后行。”

    这番话语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透露出李成器坚定不移的决心。

    李旦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接受了李成器的诚恳建议,并顺应形势立李隆基为新一任的太子。

    而后来李隆基成功登上皇位,成为了那个被称为千古半帝的唐玄宗。由于李成器主动让出太子之位的高风亮节之举,唐玄宗对他十分感激,特封其为宁王,并且给予了极高的待遇。

    此后,李成器毅然决然地远离了那波谲云诡、充满明争暗斗的政治斗争中心,转而来到自己的封地,开始了一种悠然自得、闲适惬意的新生活。

    他对于音乐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不仅擅长演奏各种乐器,还精通音律之道。正因如此,他常常与当时众多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相互往来,彼此切磋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断汲取文化艺术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李成器生性宽厚仁和,对待他人总是彬彬有礼、和蔼可亲。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和高尚品德之人,他更是表现得格外尊敬,以礼相待。

    这种谦逊恭谨的态度使得他深得民心,无论是当地的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对他敬爱有加。

    而唐玄宗对于李宪(即李成器)的尊崇之情,则体现在诸多至关重要的方面。首先是封王加爵,当初李宪主动让出太子之位后,便被册封为宁王。

    待到唐玄宗正式即位之后,对李宪的尊崇非但没有丝毫减少,反而愈发深厚。唐玄宗赐予他极其崇高的地位以及丰厚优渥的待遇,只为让他能够过上无忧无虑、锦衣玉食的生活,同时也彰显出李宪尊贵无比的身份。

    其次是日常中的种种恩宠之举。在平日里,玄宗与李宪之间的兄弟情谊十分笃厚,二人经常欢聚一堂,或是共同举办宴席开怀畅饮,或是结伴外出游历赏景。

    据《旧唐书》所记载:“或讲论赋诗,间以饮酒,终日尽欢,友爱备至。”

    每当宫中举行盛大宴会之时,李宪的座
新书推荐: 异界之婉婉复仇记 丧瘟 侯亮平说我叛国?我爷代号叫风筝 综影视之月下惊鸿 被偷听心声后我多了许多腿粗挂件 传统玄幻冢 傻鬼报恩记 我的穿越丹武传奇 阮小姐退婚不怕陆少等你许久 嘿嘿,他们讨厌我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