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塑强汉 > 第296章 直指要害

第296章 直指要害

    说着,王允请太师派人取来舆图,就把舆图铺在地上。

    王允离席,指着舆图。

    “太师请看!

    “当年光武帝建造洛阳都城时,就已经考虑到了洛阳的攻防之势。

    “洛阳以北为大河,虽有几个渡口,可来犯之敌过河后,在城北却没有辗转之地。故而,城北几乎无须设防,只要派一些辅兵警戒即可。

    “同样,城南为洛水。虽引了支流入城,可与城北一样,洛水仍然是城南的屏障,只须警戒,无须设防。”

    “可见,我们只要把主要兵力放在城东和城西两个方向上。

    “城东来犯的,必是以孙坚贼子为首的联军。

    “联军来自众多州郡,内部很难平衡,乃乌合之众。

    “他们于城下时日一久,内部必生龌龊。何况,联军还有粮草问题。

    “我猜想,联军的粮草最多只能支持半年。那半年之后,粮草由谁来供给?

    “而洛阳城,城高墙厚。城内粮仓、兵器库极为殷实。别说守半年,就算守个五六年,也不在话下。

    “一旦发现联军出现异动,遣一将出城,便可一战而下,其围困自解。

    “至于城西,则是兵家死地。

    “来犯之敌一旦入此,左有大河,右有洛水,前有洛阳坚城,后是函谷险关。不仅粮草军械运送极为不便,而且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来犯之敌根本无路可逃。

    “太师只需派人,过洛水,绕路至函谷关前,通报函谷关、华阴,让函谷关严防死守,让华阴樊稠来援函谷关,只需函谷关坚守一年,来犯之敌必出变故。

    “届时,只要看准时机,洛阳、函谷两处兵马齐出,城下之敌必死无葬身之地。”

    董卓听王允如此分析,眼睛顿时开始散发出异彩。

    他看向李儒。“文优,你看子师之策如何?”

    李儒心里那个郁闷。

    前面你已经打算让我背锅了,如今明明是尚书令大人的献策,你却让我来评说。

    看来这锅我要背到底了。

    可他敢不说话吗?

    就凭董卓那暴躁的性格,他如果敢不说话,董卓可能转眼就把他给活劈了。

    他假作沉思一会,才缓缓说道:“尚书令大人高策,文优叹服。

    “闻尚书令大人之策,觉得其关键有二:一是联军内或是因粮草不济,或其他什么原因,内生龌龊,我军便有可乘之机;二是能够坚守函谷关。

    “联军方面,我完全赞同子师的分析。

    “而函谷则是我担忧所在。

    “其中重中之重,不是与函谷关取得联系,而是函谷守将能否守住函谷关。

    “过洛水绕路至函谷关下,确是一个好办法。

    “可青州军若封锁函谷关,派去的人,哪怕看到关隘,恐也无法进关传讯。

    “函谷关为险隘,哪怕只有一千守军,也不是贼军能轻易攻下的。

    “可要长期坚守,就要看函谷守将与华阴樊稠之间的关系了。

    “一旦函谷被封锁,函谷守将必向华阴求援。两将关系好,华阴派兵来援,守住函谷自无问题。

    “若是函谷守将平时与华阴守将之间有一些嫌隙,那就要看樊稠的胸怀了。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牛辅将军虽然无法返回京都,却已经转向函谷关。

    “如果牛辅将军回到函谷关,凭他与太师的姻亲关系,华阴守将必会从三辅之地调集粮草供给函谷。

    “如此,函谷坚守十年都不成问题。

    “其实,联军是否溃散,对太师来说,无足轻重。

    “东面没有太师可依托之地,太师断无可能向东而去。

    “所以,此战之胜败,就在于函谷关。

    “函谷关守得住,太师必胜;函谷关有失,华阴难保,青州军便已打通与三辅之地的联系。之前尚书令大人所说贼兵粮草、军械运送之困难,迎刃而解。”

    李儒话说得很明白,王允分析了半天,其实都是废话。

    真正的要害在于函谷关守将与华阴守将之间的关系,以及坚守函谷关的决心。

    以董卓身经百战,自是知道李儒的分析,才是直指要害。

    董卓知道,函谷关守将徐荣,是牛辅手下的一员悍将,忠诚方面也没有问题。

    而华阴守将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樊稠,自也没有问题。

    至于樊稠与徐荣之间,按自己的回忆,似乎之前并没有什么往来。

    这也就是说,只要徐荣对樊稠恭谦一些,毕竟樊稠的军衔高于徐荣,则守住函谷关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关键之关键,是看徐荣能否恭谦。如果徐荣认为
新书推荐: 主人轻点罚,十七还不够听话吗 千年爱恋之相逢无期 奥特:收手吧,光之国全是我尼桑 盗墓ooc小剧场 末世重生:路人甲逆袭女主 我的女皇老婆 婚礼献唱,惊艳国风女神 武考被针对?我屠了整个考场! 双城:力挺金克斯,妖姬吃醋了? 猛A穿O:我靠系统逆袭杀穿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