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见朱元璋点头,魏武才又继续说道:
“根据我的推算,加上辎重大概需要三十艘宝船才能满足运送三万人的需求。”
“三十艘?”
原本朱元璋想着十几艘应该就足够了,没想到魏武一开口就是三十艘。
不过随后魏武就给他解释了一番,朱元璋也点头赞同,然后又问了一句。
“科技院那边改造一艘宝船就用了三个月时间,三十艘宝船岂不是要七八年之久?”
“不需要那么久的,朱老伯您其实算错了一点。”
魏武摇摇头否定了朱元璋说的话,随后立刻解释道:
“虽然宋忠他们还没有跟我汇报具体情况,但宝船改造真正花时间的地方是设计。”
“根据宝船的内部架构,设计蒸汽机应该安置的位置,还有各种管道和传动装置。”
“将这些东西合理的安排在船舱之中,再加上丈量尺寸,最少需要两个月时间。”
只是做设计就需要这么久?
听到魏武说的话,朱元璋心中也难免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设计不就是在纸上写写画画,应该是最简单的事情才对。
然而朱元璋不知道的是,设计图纸不仅仅只是丈量尺寸,然后画在纸上就完事了。
宋忠在设计图纸的时候,需要考虑三维结构如何在二维图纸上清晰的表达。
其次宋忠还要考虑某些位置需要用到什么材料,并且清晰的标注出来。
关键是有时候设计出来的东西,还需要考虑实际制造和安装的可行性。
这些东西没有捷径,只能靠脑子一点点磨出来,自然需要的时间就多一些。
这些东西朱元璋不懂,但魏武既然这么说了,那就肯定不会错。
所以对此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静静的听着魏武后面的话。
“只有先将设计图画出来,才能根据设计图的尺寸,来制作蒸汽机和各种配件。”
“不过有我拿出来的那些机床,制作蒸汽机和配件很轻松就能搞定,不需要多少时间。”
“后期安装工作可能麻烦一些,但是熟能生巧,制造和船只改造可以同时进行。”
“只要是人手足够情况下,三十艘宝船改造完应该不会超过半年时间。”
朱元璋一边听着魏武描述,一边在心中暗暗的琢磨着。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可以把东征倭寇的准备提前一些。
这段时间加强水师的训练,先抽调一批线膛燧发枪,让水师的士兵加紧熟悉新火器。
一想到新火器,朱元璋再次对魏武询问了一句。
“对了小武,这次东征倭寇的三万士兵,咱准备让他们全部配备线膛燧发枪。”
“以便在战斗中熟悉武器操作,只是目前线膛燧发枪的产量太少,做不到全军装备。”
“库存只够训练所用,如果让科技院那边赶工的话,会不会影响宝船改造进度?”
闻言,魏武低下头在心中暗暗算了一下才开口说道:
“正常情况下确实会影响宝船进度,但主要原因是咱们没有充足的电能供应机床。”
“事实上科技院里的那些机床,大部分都处于停工状态,只有小部分经常使用。”
“不过离京之前我已经让工匠们做前期准备,这次回来就准备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我能成功,那么电能就能解决,最起码,科技院这边不用再为电发愁了。”
朱元璋也没想到魏武居然又给自己抛出了一个惊喜。
自从和魏武接触以后,朱元璋见过太多需要用电才能发挥作用的东西。
可以说对电能的重要性和重视程度,他仅次于魏武本人,特别是科技展之后。
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的威力让他无比着迷,恨不得立刻就给全军装备上。
所以这段时间他没少关注科技院那边的情况,就是希望能多生产一些武器。
只是科技院想要制造这些东西需要电能,偏偏科技院最缺的也是电能。
如果魏武能够解决电能的供应问题,不管是火器还是火炮,就都可以大量制造了。
所以,在魏武说完之后,朱元璋立刻迈开步子走到他面前,语气激动的问道:
“小武,你说的是真的,真能解决科技院供电的问题?”
魏武能理解朱元璋为什么这么激动,但他却只能摊开手耸了耸肩膀。
“朱老伯,我现在也不能确定啊!您也知道我刚从外面回来就去科技院那边了。”
“原本是想听听工匠们汇报情况的,结果还没说上两句话,就被您叫到宫里来。”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