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听令!连夜收拾辎重,只带铠甲、马匹、军帐、五天的干粮,其他什么都不要!就地焚毁!”
朱元璋和陈友谅,都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性格,既然决定要撤退,自然不会拖泥带水。
当日吃过晚饭,二人便下达了全军突围的命令。
统兵万户邵荣闻讯,急忙找到朱元璋,拱手道:“大帅,咱们先前攻城,折损了不少弟兄,光是直接阵亡的就有三万,加上重伤不治的,差不多有五万了……到现在还有两万多伤残未愈,无法随行的,您现在就要弟兄们拔营,那他们该怎么办?”
“轻伤还能动的,让他们乘马一起走,重伤的就让他们留下来,自生自灭吧。”
朱元璋闻言,面无表情,语气淡淡道。
邵荣闻言,虽然于心不忍,但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斟酌了片刻,低声道:
“这帮弟兄都是为了替咱们攻城,才弄成现在这样的,咱们就算要走,也得给他们留下点粮草吧。”
“不成!怎么能把粮草留给这些人?”
朱元璋听到这里,眉头顿时皱成一团,冷声道:“邵将军,我知道你这个人有时候会心软,会妇人之仁,但现在可不是讲这个的时候,必须狠下心肠!咱们还有那么多弟兄要养活呢,把粮草留下来,其他人吃什么?”
所谓的人命,在朱元璋的眼中不过是一些冰冷的数字,他当然舍不得把粮草浪费给自己眼中的废人。
哪怕那些人,曾经为自己立过功勋,流过血汗。
“唉……”
邵荣早就预料到朱元璋会如此回答,但是真从对方口中听到这些话,他还是忍不住暗暗长叹。
看来自己当初,的确是看错人了,竟跟了如此一位冷血无情主公……这样的人,就算他日真的得了江山,自己这帮替他打天下的,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大帅,既然你不愿意给他们粮食,末将也没什么好说的。”
沉默了不知多久,邵荣缓缓开口道:“只是那些受伤的弟兄里,有几个是跟了末将好多年的,如今咱们这一走,就算是永别了,末将想跟他们说几句话,我只有这点要求,大帅总不至于拒绝吧?”
其实朱元璋心里,也觉得自己方才所做的决定,实在太不近人情了,但他却并不后悔。
听到邵荣请求,犹豫了片刻,点头道:“邵将军去吧,但是一定要尽快,不能拖延时间,一个时辰以后,本帅就要整军出发了。”
“是。”邵荣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几分异样。
桐庐城东侧,伤兵营。
先前在攻城战中受伤的两万士兵,被朱元璋统一安排在这里。这些人虽侥幸捡回一条命,却大都落下了残疾,不是缺胳膊就是断腿。
外人只要一踏进营房周边,便能听到各式各样的哀嚎、呻吟,以及对命运不公的咒骂。
邵荣在几个亲信的陪同下,慢慢走到一间营房外,留下亲信放哨后,立刻掀开帐子走了进去。
“两位,朱重八马上要突围了,这里的两万多伤兵,他并不准备一起带走,这对你们来说算是好事。”
邵荣走进营房,来到两个浑身缠满白布的人面前,语气复杂道:“等会儿我给你们偷偷带点干粮过来,应该够你们撑到郭天叙领兵进城了。”
此刻邵荣面前这两名“伤兵”,正是朱元璋这几天苦苦找寻,却一直找不到的徐达和邓愈。
城破当日,二人领兵力战,很快便双双被俘。
幸好当初朱元璋从寿春带来的旧部,大多折损,后来对方麾下的兵马,基本都是南逃时沿路招募和裹挟的,根本就不认识徐达和邓愈。
唯有邵荣例外。
邵荣是最早追随郭子兴的老人,对郭家军中有哪些将领,自然一清二楚。
不过邵荣在认出徐达、邓愈的身份后,却并未禀报朱元璋,反而将两人伪装成伤兵,送到伤兵营里藏匿起来。
究其原因,主要是邵荣对朱元璋越来越失望,已不想再与对方共事了。
“邵将军,此番承蒙你暗中庇护,我二人才得以幸生,如此大恩,他日徐某定当报答。”
听罢邵荣的话,徐达一连多日惴惴不安的心情,总算得到缓解,忙挣扎着站起身来,拱手向对方作拜。
一旁的邓愈趁机劝道:“邵将军,你本就是我们郭老太爷的部下,和咱们国公是老相识,虽说后来相互为敌,但国公一向钦佩你的忠义,朱重八已山穷水尽,迟早要被我们郭家军所擒,将军为何不趁现在弃暗投明呢?”
“不错,邵将军若肯归顺我家上位,徐某保举将军出任副元帅。”徐达对邓愈的提议很是赞成,当即目光殷切地望向邵荣。
“保举我做副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