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树朗名彝语传,长竹山谷开旷间。
村民委员会新立,木树朗地文化鲜。
寻村踪:木树朗的传奇
一
长竹山谷的秘密
在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的东南隅,隐藏着一个仿佛被时光遗忘的静谧角落,那里坐落着一座古朴而宁静的村庄,名为木树朗。彝语中,“木树”寓意着长满竹子的地方,而“朗”则象征着开阔、辽阔。这两个词的完美融合,宛如诉说着一个关于长竹山谷与开阔地的古老传说,让人心生遐想。
这片土地,被连绵起伏的群山环抱,四季分明,阳光穿透竹林的翠绿,洒下光与影的斑斓舞曲。长竹山谷,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当地居民心中的圣地。山谷中,竹林繁茂,绿意盎然,如大自然的馈赠,洋溢着蓬勃生机。
传说在久远的往昔,木树朗村还是一片荒芜的荒野。一位勇敢的彝族青年,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了这里。他发现,这里的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正是竹子生长的绝佳之地。于是,他决定在此扎根,开始种植竹子。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作,青年人的努力终获回报。竹子越长越高,山谷中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见状,纷纷效仿,让竹子的翠绿装点每一寸土地。长竹山谷的名声也随之远播,传遍了周边的村庄。
随着时间的流逝,木树朗村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附近地区重要的竹子生产基地。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显着提升。然而,在这片繁荣的背后,掩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古老秘密。
在长竹山谷的深处,据传存在一座古老的神庙,它建于彝族先民时期,供奉着竹神。这种神庙,类似于古代山神庙,是古人将自然神化并加以崇拜的祭祀场所,它们通常与当地社区的精神生活紧密相连,承载着人们对知识、智慧与灵性的向往。每年农历六月六,村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竹神赐予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这个秘密被村民们以近乎虔诚的态度世代守护,只有村中的长老和德高望重之人才能进入神庙。对于外界的人来说,长竹山谷的秘密始终是一个谜团。
直到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学者闻讯而来,决心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他深入山谷,与村民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和信仰。在学者的不懈努力下,长竹山谷的秘密逐渐被揭开。
随着故事的重述,木树朗村的故事也渐渐传遍了更远的地方。而这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自然风光,开始引起远方游客的好奇,纷纷前来一探究竟。长竹山谷的秘密,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自然与人类的桥梁,见证着木树朗村的发展和变迁,成为一段永不磨灭的传说。
二
历史的回声
木树朗的历史,宛如一条悠长的河流,潺潺流淌,积淀了岁月的痕迹与故事,自清雍正年间起,便在这片土地上奏响了属于它的独特历史乐章。那时的木树朗,尚是集义乡的一个不起眼角落,村民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身影穿梭于金黄稻浪、翠绿竹丛与绵延山峦之间,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宛如一幅生动的农耕风情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随着历史的脚步缓缓前行,民国时期的光阴降临,木树朗的命运亦随之改变。它从集义乡的一隅,融入了会泽县集义镇的版图。这个时期的木树朗,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封建王朝走向共和的历史巨变,村民们的生活也随之掀起了微妙的变化的涟漪。
新中国成立后,木树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它从集义镇的边缘,成为和平乡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村民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个新的行政区划中,木树朗步入了希望的田野,开启了新篇章。
1956年,行政区划的调整让木树朗随区划归入东川矿区,1958年,它又成为东川市的一部分。1959年,木树朗归属和平人民公社,并设立了木树朗大队,标志着村庄进入了集体化生产的新纪元。
1984年5月,随着区划的进一步调整,木树朗划归达贝区,并设立了木树朗乡。这个时期的木树朗,开始了乡镇建设的探索,村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攀升。
1988年1月,木树朗再次经历变革,设立了村公所,融入了新村镇的怀抱。2000年10月,木树朗正式设立村民委员会,村庄的治理结构得以精细化,展现出进步的风貌。
2005年,乡镇合并的浪潮中,木树朗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从新村镇木树朗村民委员会变为铜都镇木树朗村民委员会。2011年,随着街道办事处的设立,木树朗又改为铜都街道办事处木树朗村民委员会。
每次行政变革,都为木树朗的历史篇章增添了新的色彩,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记录了村庄的发展轨迹。从最初的木树朗村到如今的铜都街道办事处木树朗村民委员会,木树朗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