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将该交代的话都传达完毕,转身便准备离开。
“东篱姑姑,请稍等片刻!”
李嬷嬷见东篱要走,扯着沙哑的嗓子喊道。
她心急如焚,一路小跑着追了上来。
东篱脚步一顿,缓缓转过身来。
此刻的李嬷嬷,全然没了往日在将军府时的趾高气昂,
态度与以往相比,简直是天翻地覆。
只见她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她的语气中满是焦急与恳求,
“瑶儿小姐……不,王妃之前给老夫人的药已经全都用完了。
姑姑,您能不能帮忙向王妃传个话,老夫人的病离不开这药啊,没有药,老夫人可怎么熬得过去……”
说话间,她还不停地搓着双手,仿佛这样就能让东篱答应她的请求。
东篱神色平静如水,眼神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清冷。
其实对于李嬷嬷的这一番请求,王妃早就料到了。
“王妃说了: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话落,便不再多做停留,登上了马车。
“啪——”
车夫挥动马鞭,马车缓缓启动,车轮在地面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
李嬷嬷呆立在原地,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许久都没能缓过神来。
她的眼神中满是失落与无助,嘴里还在不停地喃喃自语:“这可如何是好啊…… ”
东篱坐在马车里,正沿着京都的主道徐徐前行。
途经三皇子府门前时,听闻人声鼎沸,嘈杂不堪。
东篱不禁好奇,轻轻拉开了马车帷幔向外张望。
只见三皇子府门前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人们交头接耳,老远便能听见一道女子凄厉的哭声。
东篱示意车夫停下马车,唤侍卫去看发生了何事。
侍卫不敢懈怠,如今的东篱姑姑可是王妃身边的大红人。
王妃特意恩准她出门能乘坐王府马车,这等殊荣足以彰显她在王妃心中的分量。
不多时,侍卫返回,恭敬地向东篱禀报:
“姑姑,是三皇子府的一个妾室,名叫沈千兰,她被发现与侍卫私通,证据确凿。听闻已经禀明皇后,皇后下旨要将她浸猪笼……”
东篱听后,并未露出太多意外之色。
王妃说过,待姜月婷嫁入三皇子府,沈千兰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甚至性命都难以保全。
果然一切都如王妃所料,根本无需王妃亲自出手,免得脏了手。
她得赶快回去禀报王妃才行,马车再次疾驰起来。
当拐进一条幽静的巷子时,四周高墙林立,气氛莫名压抑起来。
就在这时,
马车猛地剧烈晃动,一个急刹。
“有刺客!”
几乎同时,“嗖”的一声,一支箭穿透马车帷幔,直直地射了进来,稳稳地插在车顶。
东篱的心脏猛地一缩,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她抬眼望去,只见箭头绑着一个小物件,她赶忙伸手把那东西小心收起。
看来,这射箭之人明显无心伤人。
箭避开了车内人坐的位置,精准地钉在车顶上侧。
这等射击手法,绝非泛泛之辈。
外面几声兵器碰撞声和脚步声逐渐平息。
侍卫焦急地拉开马车帷幔,
“东篱姑姑,您怎么样?可有受伤?”
“我无事,把箭拔了吧。”
侍卫如释重负,一边拔箭一边道:
“刚才突然有几个黑衣人窜出来,射了一箭,但他们只抵挡了几下便逃走了。”
……
————
定王府里。
萧锦昊向沈千瑶请安后,小小的身影逐渐远去。
沈千瑶望着那背影,目光久久未移。
皇室,宛如一个深不见底、波谲云诡的争斗旋涡。
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看似一切尚未拉开帷幕;
可那看不见的硝烟,却早已在岁月的缝隙中悄然弥漫,在权力的暗角里激烈交锋 。
萧锦昊被萧煜寒教导得极为出色,到底是皇室血脉,言行举止、学识才具,无一不出类拔萃。
这么看来,他这个摄政王,怕是早有筹谋了。
正想着,东篱匆匆走进来,俯身行礼。
“王妃,”
东篱的声音带着几分急促,“奴婢回来的路上,突然遇到刺客……”
沈千瑶眼神瞬间一凛,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