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365章 周延儒下课,温体仁上台,再挖坑的温体仁

第365章 周延儒下课,温体仁上台,再挖坑的温体仁

    “余大成真能臣也,陈平安真虎将也。”

    崇祯皇帝不由自主称赞了一句。

    这绝对是发自肺腑的,东江镇这个烂摊子,才交给余大成几个月?人家就把旅顺给反攻了下来,这不是能臣是什么?

    王承恩立马拍马屁道:“都是皇爷英明,慧眼识珠才把东江镇交给余大成来管理的。”

    崇祯皇帝笑了笑:“还是温体仁有识人之明啊。”

    把东江镇交给余大成来管理,可是温体仁先提议的,崇祯皇帝自然不会忘记。

    崇祯皇帝突然觉得,那个周延儒,一遇到重要事情,就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真不如温体仁有远见。

    王承恩闻言,这下子可不说话了,这会儿温体仁和周延儒斗的正激烈着呢,关于首辅的问题,王承恩很有分寸,从来不会多言。

    正在兴头上的崇祯皇帝,看着龙案上一大摞参周延儒的奏折,一下子也觉得好像不那么头痛了。

    或许,把周延儒下课,让温体仁来当这个首辅,好像也挺合适的。

    好吧,陈平安要是知道,自己的旅顺捷报,正好成了压死周延儒这个首辅靠山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知道会不会无语。

    崇祯皇帝饶有兴趣的又拿起一本参周延儒的奏折。

    这是一名叫陈赞化的言官的奏折,揭露周延儒曾私下称崇祯皇帝为“羲皇上人”而辞职?。

    并信誓旦旦的说这是周延儒在讽刺崇祯帝不谙世事。

    “羲皇上人”原指伏羲氏以前的人,比喻生活闲适、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人。

    周延儒这是在讽刺崇祯帝在艰难的国家困境中,却对一些实际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处理政务的方式比较理想化,不接地气,就像生活在远古时代、不了解现实社会的“羲皇上人”,是在表达对崇祯帝执政风格的不满和嘲讽。

    玛德,这个周延儒竟然如此嘲讽自己,士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崇祯帝最终下定了将周延儒罢官免职的决心。

    当然,想要真正的罢免一个首辅,崇祯皇帝还是需要稍微谋划一下的,最起码得先找好接班人。

    于是,做事急躁的崇祯皇帝立马让人召温体仁觐见,连赏赐余大成和陈平安的事情都顾不得了,一心想着先罢免了周延儒再说。

    崇祯七年四月二十一,崇祯帝在朝会上当场罢免了周延儒,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的生涯彻底结束,这比历史上晚了9个月。

    周延儒下课,紧接着温体仁立马上台。

    随着温体仁的上台,大明朝的气运好像又活了过来,东江镇那边,一连串的捷报接连不断的往京城这边传了过来。

    南关、金州、望海堡,红嘴堡接连被东江镇拿下。

    这些地方可都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坚城,既可以作为军事据点,对后金的后方进行骚扰和攻击,又能控制海上交通线,便于与内地进行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

    这些地盘的拿下,代表着东江镇在后金后方再次站稳了脚跟。

    特别是红嘴堡的拿下,跟随尚可喜一起反叛的大部分队伍,都被斩杀。

    这些叛军的人头,还有一批真正满清鞑子的人头,正在从山东出发,全部运往京城。

    当然,余大成的捷报中也说了,能拿下红嘴堡已经是山东军力之极限,接下来只能守,已经没有了继续进攻的余力。

    只可惜尚可喜去了沈阳,未在红嘴堡中,未能替皇上尽全功。

    虽说未能抓住尚可喜,但得到这一连串的好消息,崇祯皇帝依旧是笑的合不拢嘴。

    “好好好啊,余爱卿真能臣也,温爱卿,你觉得把余大成招入内阁,协助温爱卿共同管理朝堂如何?”

    温体仁:“......”

    如何?老子之前可是给他余大成挖了个坑,你丫竟然想让余大成进内阁给老子添堵,这肯定是不行啊!

    “陛下,臣以为,余大成之才能,不在内阁之繁琐政务,在于文治武功也。”

    “余大人之前能在短短时间之内平定山东之乱,如今又能在短短时间之内在后金背后站稳脚跟,臣以为,以余大人之能,令其督师蓟辽,或能收到奇效。”

    “以余大人之能,或能做到真正的平辽也有希望。”

    崇祯帝闻言,双眼瞬间冒光,玛德,是啊,这余大成如此能打,从平定山东,治理山东又迅速接管东江镇,在后金后方站稳脚跟等一系列事件上看,此人之才能,绝对是不下于袁崇焕,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或许,让余大成去督师蓟辽,真能收到奇效。

    这个念头一升起,崇祯帝心中的激动之情就再也抑制不住。

    “好好好,温爱卿所言极是。”崇祯帝双手重重一拍,眼中满是期待与兴奋,“朕即刻下旨,任命余大成为
新书推荐: 从1988开始的人生 第七魔女 原神:大芙芙也是主包 斩神:守夜人总教官,开局就无敌 重生的我,开局家里有矿 红颜洪福 七零军婚:女特种兵她能一打十 穿书后我的躺平人生 全世界只有我能看见鬼 中国龙组之兵王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