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你倒是忠心

    折子展开,红底黑字一览无余,看罢,安崇邺道:“那为何本殿查到,四年前那一日,戴云昌是为赴你之约才去的玉春楼,而所谓狄荣,当时他老母病重,心急之下,连假都没告,就连夜出了京都。”

    “这……”

    陶杌喉咙一噎,当年做局,他是两边都递了纸条,在亲眼见到戴云昌离开,又寻不到狄荣之时,他自然而然就认为两人都去赴了宴,哪里会想到,狄荣居然真的是跑出城了?

    难怪后来事发,狄荣一个劲狡辩他当时不在京中……

    “时过境迁,敢问殿下,您又如何能断定您手里所谓的证据就是事实?”

    尽管心中惊惧,陶杌还是稳住了表面的情绪,梗着脖子道:“此案已有定论,刑部、大理寺皆有备卷,戴、狄二人对自身罪状供认不讳,亲笔画押无一作假,殿下若不信,可随时调看审阅。”

    他站直身体,紧咬牙关,目光直视安崇邺,企图以这样的方式给自己压阵助威。

    但很可惜,安崇邺并没有打算放过他的心思。

    “罪状?呵……可笑,自来哪个含冤受屈的人没签过罪状?画了押就能定罪,那还需要证据做什么?”

    他抬手往下展开手里的折子,随着哗啦啦的动静,密密麻麻的文字暴露在众人面前。

    安崇邺微微仰头,道:“戴云昌为官十二载,素有清廉公正之名,你说狄荣行贿,岂不知他掏空家底,也凑不出两身撑门面的衣裳,拮据之家,又何来三万两银票?”

    行贿一事暴露后,戴、狄二人接连喊冤,启安帝下令刑部与大理寺合力严查细审。

    然,行动还未实施,那入狱的二人便接连在大理寺牢房中畏罪自杀,临死前,还各自留下了认罪书,坐实了自身罪名。

    一切看似合情合理,实则前后矛盾,尤其是后来陶杌上位,安崇邺细看卷宗,想审问当初负责看押戴、狄二人的小吏,却发现所有人都被换了一遍,所有知晓细节的人都消失了时,他才隐约觉得事情不对。

    安崇邺继续说:“陶大人做事不留痕迹,幸而本殿也是个追根究底之人,纵然你有意清除隐患,却也无法做到只手遮天,昔日大理寺司直庄元柯便是其一,他在戴云昌死后遭受追杀,被人打断双腿,仅剩一口气时被丢进乱葬岗。”

    “残躯将死,而他却凭着滔天恨意,忍受蚀骨灼心之痛,在乱葬岗被大雨淋了三天,气息奄奄之际,才有幸被路过的捡尸人拖回了家。”

    后来,庄元柯在捡尸人家中养了整整一年才保住那条命,但因双腿残疾,他无处可去,便写了一封陈情书托捡尸人送往京都刑部尚书江盛林江大人府中。

    “……庄元柯以为,如此重案,刑部必不会袖手旁观,然,谁知官官相护,竟是一丘之貉,江大人并未将此事上报,反倒通知陶大人,让你秘密查探捡尸人住所,意图对庄元柯赶尽杀绝。”

    他轻飘飘的眼神掠过江盛林,在看到他心虚的表情后,又重新落到陶杌身上:“但很可惜啊,庄元柯也不是傻子,他吃亏过一次,便做了两手准备,在你们到达之前,他早已经逃之夭夭,没了踪迹。”

    谁也不知庄元柯去了哪里,包括捡尸人。

    陶杌扑了个空,自是心有不甘,派人到处寻找腿疾之人。

    或许是上天长眼,也见不得恶人如此得意。

    三年过去,陶杌愣是没查到半点消息,而就在他放弃之时,安崇邺在一家影戏团里,遇到了化名元屈的庄元柯。

    元屈,亦冤屈,是望昭雪之人。

    说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

    安崇邺找到了庄元柯,从他口中得知了戴云昌受贿一案的真相。

    一切不过陶杌为了上位而做的局,他踩着几十条人命搭造的阶梯,步步染血,踏上了青云之路,满足了自身私欲。

    大殿里,百官噤若寒蝉,陶杌浑身僵硬,紧握笏板,抿着唇一言不发,眼下这情况,纵是平常与他走得近的,也不敢贸然出头。

    谁知道安崇邺手里,还有没有他们的罪证?

    今日这一堂早朝,明摆着是启安帝送给四皇子的立威大会,或许,他们所争论的立储之事,启安帝也已经有了打算。

    无视面前那一张张凝重的脸色,安崇邺的目光始终落到陶杌身上,望着他犹豫不安,又不愿认错的样子,他笑了。

    慢步走下台阶,他负手上前:“陶大人不愿承认所作所为,本殿理解……细想来,以你那时的家底,大概率也是凑不出三万两的,所以,陶大人背后还有何人支持,又是谁助你坐上大理寺寺卿之位,这一切都还需要弄清楚……”

    黑底绣金的长靴停在了陶杌面前,安崇邺垂眸,看着他眼里越来越压抑不住的惊惧,一抹冷笑浮上嘴角。

    森寒的气息在空中弥漫,“噗通”一声,陶杌双膝一曲直直跪了下去。
新书推荐: 高武:从班级吊车尾到人族武圣! 那个不婚女怎么找个好男人嫁了? 开局校花妈妈给我当秘书 天蓬新传:从朱刚鬣到天蓬元帅 张夭夭修仙传 梦回春秋当大王 带着古代男友玩转现代:笑不活了 我真是好人我想拯救世界 奋进的时代 四合院:灾年屯粮心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