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鲁特·明安达礼领着百余人的队伍,在大草原上缓缓而行,连续几个月的奔波,令这位高贵的贵族面色沧桑很多。
正是两个月的奔波,令他亲身体会到蒙古同族悲惨凄苦的现状,一代天骄的子孙,竟活的如癞皮狗般狼狈,毫无尊严只剩血泪。
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狂风呼啸着掠过草原,衣不蔽体的牧民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破旧不堪的衣物难以抵御恶劣的天气。
大多数牧民居住的帐篷简陋而破旧,就连铁锅等基本物资都没有,食物极度匮乏,常常食不果腹,只能依靠草根、野菜勉强充饥。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现象令他心痛,大草原各部落里往往老弱妇孺为主,青壮去了何处,明安达礼心知肚明。
寒冷、饥饿与疾病如恶魔般肆虐,仍在无情地夺走老人和孩子的生命。为了生存,牧民们不得不四处迁徙,寻找那一丝可能的生机,但往往收获的只有绝望和疲惫。
明安达礼当年在京师生活时,他所豢养的几条狗的日子,都比当下族人的生活要强百倍。
人之所以区别于畜生,约莫便是丰富的情感了,尤其见到同类、同族的苦难时,便绝对没法无动于衷了。
当然了,人群大了以后,也总会有那些极少见的种类,以出卖同族利益为荣,恨不得同族灭绝才好,这样的玩意已是脱人向畜了。
明安达礼没法脱人向畜,他还是一个人,是个血统纯正的蒙古人,见了同族的苦难和血泪,他那坚硬无比的内心信念崩塌了。
他终于深刻体会和认知到,大明朝皇太子殿下所言都是对的:建奴就是华夏大地的毒瘤,疯狂压榨吸血各族百姓供养自身。
只要建奴还统治华夏大地,天下各族的苦难将日复一日更加深重,直至陷入宿命的灭亡。
皇太子甚至还预言,如果满清统治超过百年,偌大的草原之上,蒙古人的两百余万人口,能剩下百万都是侥天之幸。
当时的明安达礼,虽然在荆州大战后被汉人俘虏,但他并不畏惧,甚至无畏无惧的反驳大明的皇太子,只当其言语都是妖言惑众。
他坚定无比的认为,朱慈炯所有的言语,不过是为了动摇他的心志,从而说降他,令他反叛大清帮助大明罢了。
明安达礼绝没想到,去年年底之际,汉人竟然无条件的释放了他和百余名随从,甚至就连他们的家眷也送到了陕西汉中府。
大明皇太子唯一的要求,便是让他自己去大草原上转一圈,其后便可以自行去汉中接走家眷,大明绝不阻拦。
于是乎,愕然混乱的明安达礼,被大明国安局的谍子护送下,从山西汉中出境,在甘肃神秘势力的接应下,从凉州府潜入了大草原。
其后两个多月时间,他们跨越了阿拉善、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到达了科尔沁蒙古部的地盘。
此时此刻,按照明安达礼和朱慈炯的约定,他尽可以返回汉中府去接家眷了,他相信大明皇太子的许诺必定为真。
但是,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令他失去了这个欲望,心中隐约有一团火在酝酿,想要焚烧掉一些什么。
人们总是近乡情怯,他在科尔沁部所在的外围踟蹰不前,总觉自己无颜见家乡父老,他们太苦了。
良久之后,明安达礼心中做出了抉择,狠狠地咬咬牙,猛的打马往心心念念的家乡奔去,身后百余骑紧紧追随。
......
半个月后,草原上各部落间悄然流传一个传闻:长生天怜悯草原子民困苦,请求人间天可汗派出得力干将,来了草原拯救大家伙了。
伴随着传闻,还有草原小曲随之流传:“朝求升,暮求合,近来牧民难存活。早早开门拜明皇,管教大小都欢唱。备酒浆,迎明皇,杀尽建奴不纳粮。不当差、不纳粮,快快活活过一场。”
同时有“专业人士”先生说法,揭发建奴把蒙古人当做炮灰,草原各部的苦难都来自建奴,勇于反抗的“正蓝旗”一部已恢复了叶赫部身份,如今的生活如何富足......
牧民虽不懂大道理,但生活的苦难和血泪却是深有体会,族中青壮的去而不返,更是令他们痛彻心扉。
“专业人士”们所描绘的不再有战争,亲人不再白白送死,家家有铁锅铁铲、家家不缺食盐茶砖、都能吃饱穿暖的生活,简直如天堂一般。
语言的力量是苍白的、是无力的,物资的力量是强悍的、是有力的,是草原牧民们难以抵挡的。
大明早就准备好的物资,从甘肃凉州府一线缓慢却源源不断地涌入了大草原,草原子民的人心便快速的倾向了一方。
草原汉子行事素来爽直,一旦做出抉择之后,很快便实际行动了起来,向建奴的统治亮出了弯刀。
四月初之际,明安达礼已经纠集三万余草原汉子,骑着有些瘦弱的战马,从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