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绵起伏的山脉之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便遭遇过这次毁灭性的打击,山寨又在春风吹拂之际,重新焕发生机,貌似还更猖獗起来,出击的有条理,更有效率。
在山寨重新建立之初,乌孙国就进行了一次出兵攻打,想着能一举将其剿灭。然而,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乌孙国的军队踏入那片山林后,却仿佛陷入了泥沼。山间的小路蜿蜒曲折,山寨中的匪徒们凭借着熟悉地理优势,四周不时有伏兵杀出。一场战斗下来,乌孙国的军队不但没有取得胜利,反而铩羽而归,只能带着满身的伤痛和挫败感无奈撤退。
可山贼们并未就此罢休,没过多久,山寨又开始频繁侵扰乌孙国边境。他们骑着快马,呼啸而来,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乌孙国的百姓苦不堪言,边境的村庄,甚至哨所兵站时常在一夜之间变得满目疮痍,乌孙国不得不视这座山寨为心腹大患。
乌孙国的军队在多次应对山贼的侵扰中,也渐渐摸清了他们的套路。当乌孙人受不了山贼们的挑衅决定采取行动,但只要乌孙国集结大规模部队准备围剿,山贼们就如同惊弓之鸟,瞬间星散,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乌孙国的军队每次都是劳心费力,却一无所获,又不能在大宛境内久留,实在是不讨好。
因为这座山寨所处之地,乃是大宛境内。在乌孙人看来,山寨就是大宛人在纵容。无奈之下,乌孙国选择了外交抗议的方式。乌孙国派遣使者前往大宛,向大宛国王毋寡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和诉求,希望大宛国能够管束这些山贼,还乌孙国边境百姓一个安宁。
毋寡国王在接见乌孙使者时,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对于乌孙国的抗议,他既不明确表示会采取行动,也不予以拒绝,只是不置可否地敷衍着。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是暗自窃喜。他深知,这座山寨的存在,对于大宛国来说,或许是一张可以利用的王牌。
大宛国的大臣们敏锐地察觉到了国王的心思,或者说他们自己早就有类似的想法,于是向他进言:“陛下,这个山寨虽为乌合之众,但他们的战斗力不可小觑。既然乌孙国视他们为眼中钉,我们不妨支持这些土匪,让他们成为反乌孙的武装力量。”“在这乱世之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敌人的敌人,在当下就可以暂时成为我们的朋友。”毋寡国王听后,心中暗暗点头,觉得此计甚妙。
如果有了大宛国的帮助,情况将更不一样了。这座山寨的山贼们,时而凶猛异常,让乌孙国的军队吃尽苦头;时而又像鬼魅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乌孙国的军队无从下手。大宛国若能为山寨提供物资和武器,再加以适当的调教,定能给乌孙国带来巨大的“惊喜”。
但也有大臣表示,山寨终究是乌合之众,而且多是反抗大宛贵族和逃避税赋而落草为寇的,并不会听大宛朝廷的调遣,而且,打赢了几次乌孙人,只是占着地利的优势,能力并不足以成大气候。
所以这件事情最后的成败,需要一个关键因素——匈奴人的态度。作为大宛的宗主国,自从与汉人在漠北决战之后,匈奴大败,实力大减。乌孙国的猎骄靡国王在一些事情上,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对匈奴言听计从。但匈奴人还不想与乌孙国彻底撕破脸,毕竟只要猎骄靡还维持着乌孙国的统治,他们就还有一定的掌控力。如今,让大宛国小小地警告一下乌孙国,或许能让猎骄靡变得更加听话。再说,大宛国和乌孙国这两个附属国打来打去,最终的利益还不是都在匈奴的掌控范围之内。
之前匈奴人看似无意地向乌孙国透露了一个大宛将瘟疫传染到乌孙国的谋划,其目的就是想让这两个小国开始狗咬狗。等双方打得两败俱伤时,自然会找匈奴人来仲裁。只要打起来就好!到那时,匈奴的地位就会大大提升,成为双方都要求着的裁判。
只是这猎骄靡不知道是愚蠢还是胆小,迟迟没有对大宛国的挑衅做出实质性的回应。于是,匈奴人决定让大宛国再添一把火,匈奴在大宛的使官说咱们只是推着那些山贼再往前冲,又不真指望他们能成事,如果被乌孙人剿了,大宛也省事了不是。
所以事情就推进了下去,毋寡国王派遣乜勇公子前往山寨沟通合作事宜。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合作与以往的对抗截然不同。乜勇公子带着大宛国的诚意,为山寨带来了丰厚的见面礼。其中不仅有各种美味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还有一批精良的武器,这些武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乜勇温和地微笑,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杀吧杀吧,去砍乌孙人。对于大宛人来说,不管是死去的山贼还是乌孙人,只要双方争斗不休,他们就开心不已。
在乜勇公子的一番斡旋之下,山寨的首领终于答应,不再攻击大宛国,至少不会再对大宛国的各大贵族下手。然而,大宛国并不想直接收编这座山寨。毕竟收编之后,不仅要承担养活这些山贼的巨大负担,而且一旦山贼与乌孙人彻底开战,大宛国国王就难以摆脱干系。所以,大宛国只是默认了山寨的存在,作为回报,大宛人经过此地时需要交过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