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是晋文公的舅舅,站出来做了解释。狐偃说,国君在楚国受到了隆重的招待,我们不能忘恩负义。这一次退兵,就是为了感谢当年楚成王的情谊。如果楚军追来,就是他们理亏。
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晋军果然开始撤退,但立功心切的成得臣,不愿意放弃这次与晋军决战的机会,于是带领手下人马,在后面紧追不放。
楚军开始追赶晋军,宋国的包围圈自然就解了。
楚军急起直追,竟然在卫国的城濮把晋军追上了。当然,这是晋军有意为之,故意放慢了撤退的速度。成得臣也不是白给的,那是楚国有名的大将,他是楚国楚若敖的孙子,斗伯比之子。
楚成王也很欣赏成得臣的才能,已经于五年前任命成得臣为令尹。令尹,相当于中原诸侯国的相国。成得臣还把齐桓公另一个儿子姜雍,安置在了谷邑。公元前634年,成得臣率领楚军,一举攻灭了西部邻国夔国。这次率领联军攻宋,也是志在必得。
追上晋军当日,天色已晚,双方都没有交战的意愿。成得臣吩咐联军在险要之处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与晋军交战。
第二天,子玉也就是成得臣,亲自统帅楚军中军;子西即斗宜申指挥来自申、息的军队为左军,郑国、许国的军队也配属左军。子上即斗勃,指挥楚军右军,蔡、陈的军队配属右军。
晋军的先轸、郤溱率领中军,迎战楚军的中军;狐毛、狐偃率领上军,迎战楚军的左军;栾枝、胥臣率领下军,迎战楚军的右军。以楚军为主,蔡军、陈军为辅的楚国联军,拥有兵车约一千二百乘;由晋国为主,秦、宋、齐为辅的联军,有兵车一千乘。
楚军战斗力较强,而陈、蔡组成的右军,战斗力很弱。当晋军的下军突然出现在蔡军、陈军面前时,两军大吃一惊。原来这支晋军,驾驶兵车的战马,身上都披着虎皮。
蔡军、陈军的战马以为真遇到了老虎,纷纷四散奔逃,哪里还敢继续往前走。战马的溃散,必然导致蔡军、陈军的溃败。
击败蔡军、陈军以后,晋国的上军假装撤退,以便诱敌上钩。果然,子西指挥楚军左军,开始追击晋军的上军。晋军的上军和中军密切配合,夹击子西的左军。楚军的左军,出现了严重伤亡。
子西只好一边与晋军交战,一边撤退。眼看着左右两翼都被晋军击败,胜利无望的成得臣,没有了左右两翼的掩护,只好率领中军边打边撤,退出战场,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场有史以来晋国、楚国的大决战,以楚国联军的失败而结束。整个城濮之战,以楚军为主的联军,和以晋军为主的联军,正面交锋时间不过才半天。在那个当面砍杀的时代,双方的将士能够奋不顾身,互相砍杀几个时辰,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楚国联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战场上,到处是双方战死的将士尸体。晋军和秦军、齐军、宋军打扫战场,楚国联军丢弃的兵车、马匹、兵器数不胜数。所有的战利品,都要向周王汇报。
虽然楚军整体上失败了,但成得臣率领的楚军中军,因为撤离战场及时,并没有遭受多大的损失。但是,成得臣的麻烦事,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战场之外。回国后,他如何向楚成王交代。
果然,当成得臣率领残兵败将,来到楚国西北部的楚方城时,楚成王的使者已经在那里等待。使者传楚成王的话说,令尹要是就这么进入方城,回到郢都,怎么向申县和息县父老乡亲交待?
本来想活着回到郢都,见到楚成王给自己辩解一番的成得臣,只好仰天长叹一声,然后拔剑自刎。当年的楚文王,因为打了败仗不能进入郢都。不得不又去攻打黄国,后来死在归国途中。
成得臣的儿子成大心,只好哭着回到郢都,向楚成王报告。
得知成得臣自杀的消息,晋文公喜不自胜。因为成得臣的确是晋军强有力的对手,但就是这一次败仗,就断送了卿卿性命。而对接替成得臣为令尹的蒍吕臣,晋文公没有感到有什么威胁。
楚军溃退时,大营里还留下了大量的粮食。南方盛产大米,这让北方的晋国将士喜出望外。算上城濮之战发生当日,晋军在楚军大营吃住了三天。四月八日拔营启程,准备返回晋国。
城濮之战的失败,让楚国丢失了自楚武王、楚文王,包括楚成王北进得来的很多土地。楚国的势力,已经南退到桐柏山、大别山以南。这次战事与后世的淝水之战,有着类似的作用。
城濮之战的发生日,是公元前632年四月六日。得意的晋文公,没有忘记通过一种形式,彰显自己的崇高地位。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晋文公已经成为齐桓公之后,中原的第二位霸主。
这种形式,就是会盟。只有通过会盟,霸主的地位才能得到其他诸侯国的认可,就像当年的齐桓公那样。选择会盟的地方,也是很有讲究的。晋文公把会盟的地方,选在了郑国的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