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爷 > 第521章 奴才的命不是命

第521章 奴才的命不是命

    “建州人疯了么,人命贱也不是这般消耗的啊。”

    “屁,你仔细看看那些人的穿戴,一看就是刚刚抓来的壮丁。”

    “还真是,有渥集人、虎尔哈人、日他酿的还有汉奸,披甲都没有几个。”

    “等着吧,我看这两次进攻都是在试探,建州人的进攻还在后头呢。”

    一场守城大战,建州军丢下一堆尸体又退了回去。

    战斗异常激烈但对永明城并没有威胁。

    永明城的修建从没有停止过,时至今日,主城城墙高达十二米,四周几座小型辅助碉堡也有八米高。而北京城的外城城墙高才不过七米。

    这样的雄城,便马时楠自己都想不出从外部攻破的方案。瀛州人自己来也不行,只能围困,将城里的人饿死。

    但建州人却来了,大军于永明北六里扎营,昨日从西进攻,今日从北进攻。

    马时楠俯瞰城下奇形怪状的冰冻尸体,嘴角不禁微微翘起。

    “杜参政,我们这是将建州人惹毛了?”

    海参崴参政杜永珍微微点头,“我看是了,投奔我们的野人越多,他们就越是气急败坏。”

    “这倒是,他们在前头喊打喊杀,咱们跟在后头捡便宜,是我,我也要跳脚。”

    话说整个万历四十四年,建州都在忙着扩充人口。

    靠女人生崽肯定是来不及的,只能四处抓,抓辽东汉人为劳动力,抓建州北部零散部落人口编丁入旗,扩充大军。

    建州声称所有东北野民皆是同族,他们确实在地缘以及语言上具备天然优势,诸多部族不等打大抵也就投靠了。

    大明也将东北部族笼统称为女直人,甭管是海西、东海,还是建州。

    但随着瀛州对东北各部了解逐渐加深,则对各部进行细分。

    这也是殖民殖出来的习惯,如果不对土着进行细分则注定难以治理。

    比如达斡尔人,语言可视为鞑靼语分支,但因为发型服饰生活习俗有别,那就必须单列出来,区别对待,予以争取。

    那乃人、乞列迷人语言属通古斯语,也被单列出来,在瀛州记录里就不是女直人。

    而对于零散分布的土着本体来说,则没有女直这个概念,虎尔哈人、渥集人、阿库里人、尼满人......他们大多以居住地来称呼本人或者本部落。

    也就是说这些部族还没有诞生所谓的民族概念,没有共同体意识。

    在这些部族看来,依靠海参崴同依靠建州并没有什么区别,总之都是外人。

    这也是瀛州能够从北疆不断获得人口的原因之一。

    鞑靼人就不行,绝大部分鞑靼人知道自己是鞑靼人而且认可自己是鞑靼人。

    两者对比,高下立判,哪个相对容易下手也就一目了然。

    虽然有诸多部族选择依附建州,但总有反抗的,或者说被迫反抗的。

    建州大军出动,非但不能赔钱而且要赚钱,努尔哈赤可没有朱常瀛腰包丰厚,他也好,他的兵也好,都要从战争中获利。

    所以这些部族只要稍有不恭顺,便会遭到雷霆打击,人抢回建州做包衣,财物一部分孝敬大罕一部分揣进自己腰包。

    收拢这些恐惧建州的部族,同建州争夺人口,一直是海参崴的主要任务。

    同行太过用功,导致海参崴业务繁忙。

    建州征虎尔哈,海参崴收拢千多人口。

    建州征渥集,因为渥集靠近海参崴,马时楠提前一步散播消息,这就导致渥集人逃走更多,一部分人钻入山林躲避,一部分则投入海参崴怀抱。

    人数不是很多,大概千五百人吧。

    这么搞,谁能忍?

    当然,这一切都是海参崴的推测。

    这也不重要,建州讨伐海参崴的理由多了,只皮货人参贸易一项就令建州不能容忍。

    “敌军来打,倒也不出我之预料,只是这般打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马时楠微微冷笑,“查探城防虚实,示弱诱我出城进攻,无非两点而已。”

    “督帅打算如何应对?”

    “我军人员补给充足,他愿打咱们奉陪他要走我也不追。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那几个奸细呢,督帅打算如何处置?”

    “再等等,容我想一想。”

    是的,海参崴混进来一批奸细。

    如何分辨建州人,其实很简单,只有建州人特立独行,男子皆剃发,只后脑勺处留拳头大面积编辫子,也即金钱鼠尾。

    丑的要命,看着也滑稽。

    建州以外部族没有这样干的,比如叶赫人就嘲笑建州人为‘鼠人’。

    只看发式自然不可靠,
新书推荐: 奥特:收手吧,光之国全是我尼桑 盗墓ooc小剧场 末世重生:路人甲逆袭女主 我的女皇老婆 婚礼献唱,惊艳国风女神 武考被针对?我屠了整个考场! 双城:力挺金克斯,妖姬吃醋了? 猛A穿O:我靠系统逆袭杀穿星际 穿书成男主早死的娘子 风流短跑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