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程序是整个司法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真正实现公平、维护申请执行人权益以及法律的权威的重要程序,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最直接的感受。而“执行难”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时明确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这一发言,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自最高人民法院作出部署后,我国的法院已经和三千多家银行、公安、交通、证券等单位实现联网,以便于查控被执行人的财产。目前,全国各级法院广大干警都在以必胜的决心,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确保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执行难是指判决、裁定、仲裁裁决、调解书等执行依据生效后,被执行人本身具有履行还款义务的能力,但因种种原因无法执行到位的情形。法院执行难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执行难”也要和“执行不能”相区分。执行不能是指在案件的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已经穷尽各种查控手段,并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压缩被执行人的活动空间后,仍不能执行到位的案件。
剧集一开篇,便以一起重大且难以执行的案件为故事主线,错综复杂的线索和人物,一下子便提起观众们的兴趣。其中,情节所涉及到的政、商、百姓、法官,以及执法精英们,在面对在社会层面都影响巨大的经济案件时,所展现出的各种言行和表现,也颇具现实感。特别是剧情中讲述的明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在遭遇一起重大经济案件的执行困难时,毫不隐讳地将诸多社会现实带入其中。令观者共鸣不断的同时,感叹创作者的用心和勇气。 更感叹现实主义题材于近些年高调回归大众视野的可喜现实。事实上,基于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大会主题,也成为这部《执行利剑》“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的创作源动力。其现实又系统地反映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日常更成为无数百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观看了《执行利剑》后我们不禁感叹,执行法官最怕什么?是打击报复吗?是栽赃陷害吗?是无论什么时间都需要接听电话吗?是旧案子没有结,新案子又源源不断涌来的压力吗?不,这些都不是!执行法官最怕的就是申请人的不理解。 片中执行法官带着申请人一起找到被执行人,见到了他们的苦难,最感人的一幕出现了,被执行人的小儿子站了出来,当场表示愿意替父母承担债务,申请人深受感动,放弃了申请。 可是演员毕竟不是法官啊。执行法官左琳说了句,最近不忙,就是些涉民生小案。真正的法官绝对是不会这样说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小案的标准是标的小还是影响力小。难道执行法官都只是为了办大案子,扩大影响吗?演员没有深入生活,她怎能理解一线的执行干警的苦与乐。执行法官,他们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日复一日的默默奉献。他们积极进取,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天平的赞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通过《执行利剑》我们会发现,有关案件的执行问题,不仅仅是明面上的罚款、获罪,更多的是在暗涌怂动的幕后,那惊心动魄的斗争。从剧中可见,被执行方为了逃避处罚,无所不用其极,通过隐匿、转移财产,甚至采取诱骗法官等卑劣手段拒不履行,给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和执行干警增加了极大的困难。这些部分,在剧中都有很多的展示,比如明山集团的股权操作、恶意收购、肆意篡改账目等等,为达其目的所用之手段突破了我们的想象。剧中除了作为故事主线的“明山系”商业案件,还穿插了许多老百姓身边会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小案件。比如处理“白血病儿童遗弃案”“大学生欠款不还案”,以及“煤场拖欠工资案”等。该剧将被执行方为了逃避处罚,通过隐匿、转移财产,甚至采取诱骗、威胁法官等手段拒不履行的不良现象向观众全面展现出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开展“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也是一样,必须有利剑在手。剧中第一把利剑就是以女主角左琳为代表的高素质执行队伍,坚持原则的院长、深藏不露的执行局长、信仰法律灵活果敢的法官左琳、直来直去不畏强势的法官助理于川、服从命令大胆敢为的法警尹东训和林洁,他们就是悬在犯罪分子头上的一把正义之剑。第二把利剑是一张强大的惩戒网络,银行、房管、投资等多部门联合组成的查控网络,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限高、限制出境等措施,这张大网的不断完善,极大的压缩了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为基本解决执行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合目前的实践经验,要解决司法判决执行难的相关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化解:一、完善立法工作。可以结合国外成熟的法规,制定有关执行法律,执行立法要有超前意识,对有碍司法公正、不利于实际操作和异地执行的法律应尽快废止,出台单项“执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