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静静地站着,四道目光交汇在一起,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气氛显得有些尴尬和微妙。
终于,还是张经纬率先打破了沉默:“高解元手中所捧之书,可是卓吾大师的那部《译经》?”
高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回应道:“正是此书!这部经文不仅文字通俗易读,而且其中蕴含着诸多治国理政的精妙言论。更难得的是,卓吾大师还巧妙地融入了不少历史典故,实在是趣味盎然啊!”
张经纬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不瞒高兄,小弟这里尚有几部相同的书籍。若是您对此喜爱有加,待我吩咐军行将其抄录下来,随后派人给您送过去。”
高颎闻言,喜出望外,连忙拱手道谢:“果真如此?那真是太好了!多谢张孝廉慷慨相赠!”
张经纬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区区小事,不足挂齿。既然如此,咱们也别耽搁时间了,这就开始今日的面试吧!”
高颎深以为然地点头应道:“理应如此!”
紧接着,张经纬转头看向身旁的钱明,轻声吩咐道:“钱明,烦请你去叫一下人事部的掌柜,让他速速前来此处。”
钱明恭声应诺:“是!”说罢,转身匆匆离去。
不多时,只见一人快步走来。此人便是人事部的掌柜,说来倒也特别,他竟是这众多掌柜之中唯一并非秀才出身之人。他本是军中的一名功曹,因其职能与人事工作极为契合,故而张经纬特意与皇甫长水商议之后,将他调来担任人事部掌柜。
人事部掌柜匆匆走到张经纬面前,拱手行礼道:“东家!”
张经纬微微点头,示意他可以开始,说道:“开始吧,何掌柜!”
何掌柜应了一声,随即转身看向站在一旁的高颎,问道:“这位公子,请问您是何处人士?又曾取得过何种功名啊?”
只见高颎向前一步,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回掌柜的话,学生乃是晋州岳阳人氏。就在这丁巳年,即今年的河东乡试之中有幸中举,且位列解元之位!”
何掌柜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但很快便恢复如常,接着追问道:“既是解元之才,理应前往京城求学,以求在会试之时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才对。不知公子为何却未选择此路,反倒在此处徘徊呢?”
高颎脸上露出一抹苦笑,缓缓答道:“实不相瞒,在下实在不愿再成为晋王的门生。因种种缘由,被逼无奈之下,唯有朝北游荡,另寻出路。”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张经纬突然插话道:“既然如此,那公子为何不朝南而去,直奔京畿之地呢?”
高颎叹了口气,解释道:“张孝廉有所不知,那绛州和泽州皆属晋王的藩地范围。若贸然南下,恐怕难免会被其察觉,到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下别无他法,只能选择向北而行。”
张经纬听后恍然大悟,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来,你竟是从晋王那里逃出来的呀!”
高颎有些尴尬的点了点头。
张经纬目光锐利地盯着高颎,缓缓开口道:“是有人让你来云州的吧!”他那沉稳而坚定的语气仿佛已经洞悉一切。
高颎微微一怔,随即露出钦佩之色,拱手说道:“张孝廉果然聪慧过人,在下佩服。实不相瞒,此次前来云州确实是受郡主所托。而且,将我送出城的那位将军,乃是您的一位故人。”
听到这里,张经纬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恢复平静,追问道:“哦?不知这位故人是谁?”
高颎微笑着回答道:“正是高将军。临行前,高将军与我讲了许多关于您的事情。听闻张孝廉才华横溢、智勇双全,实乃我辈之楷模。昭宣对您心生敬意已久,故而特意赶来皇甫军行应招!”
此时,一旁的何掌柜凑到张经纬耳边,轻声低语道:“东家,既然如此,不如就免去这面试环节如何?毕竟是熟人介绍,又有高将军的美言……”
然而,张经纬却果断地摇了摇头,压低声音回应道:“不可。我生平最厌恶的便是关系户。若此人当真有真才实学,自然应当予以重用;但若只是个空有其名、毫无实力之辈,那还是算了吧!”说完,他再次看向高颎,朗声道:“高解元,一试结束,二试需由其余股东验一下资质!”
高颎一脸胸有成竹的样子,拱手道:“了然!”
今天军行请到西坊、南坊的东家两位股东对高颎问话,本来还要请东坊的东家,可东坊的东家正在被人绑架着。
趁着高颎面试的这会功夫,张经纬给高否写了一封信,主要是询问高颎的品行才学,其次是询问晋州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钱明怀揣着信件,正准备前往驿馆,然而突然间,他又如一阵疾风般飞奔上楼。只见他气喘吁吁地跑到张经纬面前,大声说道:“少爷,马东家来啦!”
张经纬微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