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唐末·开端

    这种情况,百姓们自己其实也有些体会。

    不少人都发现,自己之前貌似很是浑浑噩噩的——和现在相比起来。

    其实原本不少人也并不觉得自己先前的日子有什么问题,更不觉得之前的自己有什么问题,不就是过日子吗?不就是日复一日地劳作,然后期盼着能够积攒下来些许钱财吗?

    没什么问题。

    但是到了如今,再往回看自己过往的情况,却当真觉得,自己之前是有些浑浑噩噩、头脑不清。

    怎么就遇到什么事儿也不知道想一想,不知道说一说呢?

    怎么就非得只能从一个方向一直想所有的事情,不知道多想几个方面,简直就是往死里钻牛角尖呢?

    怎么遇见个大坑,却偏偏都认不出来,还傻愣愣的直往里跳呢?

    怎么遇到了什么好机会,却也认不出来,还直接把这好机会给错过呢?

    怎么本来就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却不知道争取,就那么平白拱手于人呢?

    ……

    越想,不少人越觉得过往的自己实在是又蠢又可怜。

    怎么就那么傻呢?!

    竟然连动一动脑子都不会!

    很多事情,动一动脑子,可能就能有一个不同的结局——可他们过往的时候偏偏不知道怎么动脑子,最终就是迎来一个并不让人高兴的结果。

    .也正因为想明白了这一点,这段时间,总有人痛哭流涕,或是喊爹,或是喊娘,或是喊自己的兄弟姐妹,或是喊妻子丈夫,或是喊儿女孙辈,再或者喊着其他亲戚朋友的名字……

    这声音,让周围人听着就觉得悲痛,不免跟着叹息几声,或者也跟着一同流泪——这年头,没遇到过点麻烦事儿的人家还是少数,就是真遇上什么亲朋遭难的人家,也有不少。

    大家都不是什么能够毫无麻烦、毫无忧虑、一帆风顺过日子的人家。

    听着别人的恸哭,总能勾起自己的伤心事。

    也因此,很多人在发觉自己头脑变得清明不少之后,在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在面对官府和朝廷的新政令的时候,总会越发谨慎,想的也越发多了起来。

    ——虽然官府朝廷的事情他们或许不能改变,但至少想明白之后,可以给自己家找到一些万一之后的补救办法啊。

    至于说官府面对他们这种情况的态度……那自然也是有人有所察觉的,而且有些人也能通过七拐八拐的在官府里面当差的亲戚了解一些。

    但是那又如何?他们总不能为了让官府省事儿,就坑了自己吧?

    -

    这些,还是普通百姓们。

    是生活在大体平稳的环境中的百姓们。

    至于说那些已经生逢乱世、运气不太好的百姓们,他们受到的影响在外的表现就更加明显了。

    比如,敢于加入各种起义军的人数猛增——至少是要比其他时候的人要多上许多。

    原本是否加入起义军,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众人对于起义军的不了解、对于朝廷的不了解、对于起义军起义后将会面临的境况的不了解;还有一点,就是普通百姓本能的,对于“朝廷”和“对抗朝廷”的畏惧心理。

    但是现在,种种起义故事,让他们学会太多,也知道太多了。

    对于起义军究竟是什么样子,起义之后又会面对什么情况,大家都有了参考:不就是像汉末东晋隋末的这些情况吗?

    运气好一点的话,那说不定朝廷还没什么反应,大家可以随便发展;运气一般的话,那就是和朝廷交战呗,也就是那样。

    至于说朝廷有多重视这个起义军,那也要看这个起义军的规模、天下起义的浪潮了——就像是隋末,除了被人重点盯着的那三大农民起义军,在其他各个地方,不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股势力么?

    至于说起义军内部又是什么情况……那也就是普通人,普通事,该有的都有。

    可能会有一个好的首领,体恤士卒,爱护士卒,自己吃肉其他人都能喝汤;可能遇到一个不那么好的首领,但是大家也不是没有应对的方法;可能会发生内部的权力斗争,但是他们也不一定能够混上什么小领袖的层次……

    反正,起义军已经不再是那种全然模糊、完全依靠口耳相传的恐怖故事所形成的形象了。

    而对于另一个问题……

    可以说,目前,至少一部分百姓心中已经不再那么畏惧“对抗朝廷”这件事了。

    当然,不那么畏惧不等于完全不畏惧——没事儿大家还是并不太愿意、也不是很敢对抗朝廷的,这完全划不来。

    但是如果真的开始发现没有什么别的出路的时候,那许多百姓心中的心理负担和心理枷锁就已经比过往小了许多。

    也就是对抗朝廷嘛
新书推荐: 异域法神 难逃懿劫 小神棍,原来你生来就是为了爱我 【HP】斯莱特林的双面间谍 穿成美强惨:哥哥男主嫂嫂女主 大秦帝国之降生嬴氏宗族 大明星的男友是农民 灵根隐者 徒儿,你无敌了,复活吧! 独宠绿茶我惨死,全家哭着悔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