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春秋、诗经
袍、泽、裳,分别指的是大衣、上衣、下衣。整首诗翻译过来便是: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上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准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这亦是一种狼性,是一种传承精神。或者说,这是一种“魂”!
那支“海参队”,那群“白斩鸡”。正是由于缺失了这种“魂”,所以数十年来,他们依旧是弱者!而且愈发孱弱……
那支解放军,正因继承了这种“魂”。所以才能够不断地以弱胜强,并且愈发强大。强大到现今的好莱坞电影,都已将解放军视作假想敌。
瞧瞧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那位年仅 19 岁的战士陈祥榕。19 岁,在许多人眼中仍是个孩子,朴实的孩子平日恐怕连打架都不敢。
然而,当祖国遭到入侵,战友受到伤害时。正是这个才入伍半年的年轻士兵,用身体保护了战友,用生命守护了国境。
是什么让他如此勇敢?不正是这种传承了数千年的“魂”嘛!那种“无衣”的精神!
这种“魂”!在异世界同样存在着。大荒御兽宗烽火燃起,狼烟升起!即刻便有数万人前来支援,便是最好的证明。
而杨雪枫此刻所想做的,正是要引导出这种民族魂!这种“无衣”精神!并且要彻底地引爆它!
这对于当下的大唐帝国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既有内忧!又有外患!正是需要这种狼性,这种“无衣”精神的时候。
————
暂且放下杨雪枫他们不论。单说王四海,大胖子回去后便依照杨雪枫所言开始安排起来。他先是命人寻来了十面大鼓放置在秦州民兵的阵前,十面大鼓排成一排。
“他们这是意欲何为!难道要表演杂耍吗?”那个率先闹事的高鼻梁光明圣阶嗤笑道。
就在那个光明圣阶的话音刚落之际,对面秦州军阵中的十面大鼓,已然被人擂响。
“轰~!”……“轰轰~!……轰轰轰~!”鼓声雄浑激荡,十面大鼓依照特有的节奏被不断敲击着。
现场的外国人自然听不懂这是何种鼓乐,然而在场的所有唐人却全都听出这是何鼓了。这所敲打的乃是秦王破阵鼓!
秦王破阵鼓,起始于秦始皇时期。在当年秦兵扫平六国,建立东方人族九州的根基之时。每逢战事必先擂响此鼓,无数的人族热血男儿,正是听着这鼓声,奋勇杀敌的。
秦王破阵鼓,乃军乐战鼓。自始皇帝时起,华夏族军队每逢战事必先擂响此鼓,直至今日的大唐军队亦是如此。故而只要是华夏之人,对于这鼓声简直是太过熟悉了。
鼓声一响!方才还在嬉笑中的外国骑士团,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因为音乐是无国界的,他们虽听不懂这是何鼓。但他们能够从这鼓声中感受到战意,那股冲天的无敌战意!
这仅仅只是开端,随着鼓声响起。王四海安排的大荒御兽宗弟子又唱起了那首《无衣》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首诗歌乃是杨雪枫教授于他们的。在当初他们回归秦州的途中,便是一路唱着此歌,为自己加油鼓劲归来的。
歌词简单,意思更是明晰。而且与当下此情此景更是契合。因而十分轻易地便引起了现场所有唐人的共鸣!
起初之时,还只是大荒御兽宗的弟子在歌唱,渐渐地秦州民兵们也学会了,于是也跟着唱,最终几乎在场的所有唐人都在吟唱。
鼓声融合着歌声在逐渐凝聚着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的魂魄!
现场对此感受最为深刻的当属皇女轩辕晨曦。只因此时,她手中的汉武九泉剑正在伴随着歌声与鼓声,发出一道道剑鸣!
圣器有灵,神器有魂!汉武龙泉剑本是一把圣剑,然而今日当鼓声与歌声在凝聚民族精神之时。圣剑之灵,也觉醒了。它要合着鼓声与歌声,也要凝聚自己的魂!
现场的气氛,如同滚水沸油达到了顶点。就在战鼓擂得最为激烈之时!在战歌唱得最为激昂之际!王四海又带头,发出了最为强烈的吼声!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大胖子王四海率先带头,一遍又一遍地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