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在常德做赈灾报道,报道了灾后开学情况,报道了抗洪英雄赵丛菊,然而,当他得知常德某区购买及使用的灾后防疫药品中有假药时,真是痛心疾首。
一天上午,有人来到赈灾采访记者的驻地宾馆找非凡,带来了一个令人惊掉下巴的消息:某区灾后防疫使用的药物里竟然有假药。
来找非凡的是杜某,城区一家药品销售公司的负责人,他道出了自己知晓的情况。
这次常德遭受特大洪灾,有几个溃垸,区里要采购防疫药品,他的公司原本是氧氟沙星的供药单位。可后来有家公司横插一杠,以低价供药,实际却是假药。
杜某从手提包拿出药品样品,告诉非凡,区里采购的氧氟沙星本应是0.5g\/片的剂量,但那家公司提供的实际只有0.2g\/片,还不到所需剂量的一半。
价格方面,他的公司提供的0.5g\/片每盒2元,那家公司以0.2g\/片“以次充好”,谎称0.5g\/片,供给区里的价格是每盒1.8元。区区0.2元的差价就让区里选择了那家公司的药品。
非凡接过样品仔细查看,药片根本看不出剂量,0.2g\/片的完全能装进标明0.5g\/片的包装盒,就连专业医务人员都难辨真伪。
“你为什么不向上反映这个情况呢?”非凡愤怒地质问。
杜某想了想,无奈地回答:“怎么说呢!负责采购药品的主要负责人是那家公司老板的叔伯弟弟。我反映上去谁会信我呢?”
非凡顿时觉得问题严重至极,灾后疫情防护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怎能如此儿戏,怎能出现这种致命差错!
一定要去查个水落石出!非凡当即让杜某带他去药品市场看看。
常德市桥南商贸城规模颇大,看起来是个集商业、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市场。
非凡没有表明身份,和保安大爷聊起来。大爷说这市场1995年国庆建成开业,两年多来生意日益兴隆。
非凡询问药材市场情况,大爷说,商贸城开业初期没有药材市场,到1996年上半年,区政府将桥头药材市场的60户业主迁入商贸城,通过招商发展到100多户,市场逐渐活跃起来。
杜某带非凡进入药材市场,告诉非凡前面几个店面就有各种氧氟沙星出售,说自己熟人多,不便出面,便离开到市场外等非凡。
非凡假装自己是长沙做药生意的,听说常德这边药品便宜,特来看看。
这些药店大多没公示药品经营许可证,却明目张胆地销售非处方药和一些处方药。
非凡故意东看看西看看,然后小心翼翼地跟一家店面店主谈起氧氟沙星的剂量和价格,还询问能否小剂量装到大剂量药盒里,得到的竟是肯定答复。
看到有穿制服的市场巡查人员,非凡赶忙装作害怕的样子离开,那店主追上来说:“没事,他们不会管我们的生意的。”
非凡说再看看,就悄悄离开与杜某会合。两人合计出可能制卖假药的几家药店名字,非凡记了下来。
为了解全区防疫情况,非凡赶到区卫生局。该局一位主管防疫工作的副局长接受采访。
这位副局长介绍,本区发生溃垸,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给防疫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洪水一退,当地政府在卫生部门指导下,组织居民清理粪便、垃圾、污水,开展灭蝇、灭蚊、灭鼠工作,并给村级卫生所提供一些必备药品,如抗生素类药、抗感染药品、抗感冒药以及消毒药品。
非凡询问具体买了哪些药品,还随手掏出杜某给的氧氟沙星药盒,谎称自己这次来采访,按医生建议特地带了这个药。
这位副局长说,这次灾区配送药品中也有氧氟沙星,有近5万元氧氟沙星。
非凡特意问:“这次配送的药品都是正规渠道购买的药品吧!”
“当然,这怎么会有假!谁敢拿生命开玩笑。”副局长回答。
采访回来,非凡跟杜某再次仔细核实情况,分析应对措施,两人讨论来讨论去,最终有个问题无法解决。因为药品从表面很难看出剂量,要确定那家公司“以次充好”,必须通过权威部门鉴定。而且取样困难,还怕打草惊蛇。
回到报社,非凡马上编发了采访灾区开学、采访抗洪英雄赵丛菊的稿件,留下一篇《灾区防疫用假药》的稿子送给黎总编审稿。
其实,非凡心里有些惴惴不安,因为没有到灾区卫生所取样化验,证据不够足,这篇稿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没想到,晚上黎总编打电话到非凡家里,告诉他一位领导打招呼,关于灾区防疫有假药的稿件不能发。
黎总编还说:“我已经把你的手机号码告诉给了领导,我说要尊重非凡记者,请领导亲自给你打电话商议。”
黎总编电话刚挂,非凡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