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张定所料,越南国内总共也就4-5万军队,常备军就更少了,大部分其实都是农民,他们平常种地,等到要打仗了临时征召,经过短暂的速成班甚至没有任何的军事训练直接上战场。
这时候就看个人的命数和老祖宗了,但凡有一个灵验小命就保住了,相反,要是两个都不行,那就只能当做炮灰了。
那么为何古代大战动辄几十万大军呢?就说战国时期长平之战,关于双方军力的具体数据,史料记载不一。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军在长平之战中的兵力约为60万,而赵军的兵力约为45万。
那么他们国家的户口有多少呢?秦国的人口约为400多万,赵国人口约为200多万,按照这个比例来算,说是倾国之战没一点毛病,恐怕全国上下只要是个公的,还能动弹都得上战场。
赤壁之战曹操号称80万大军,其实只有20万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魏国在公元263年的人口为443万,?蜀国为94万,?吴国为230万。
蜀国放到现在恐怕还不如一个县的人口多……
三国归晋之后,根据史料记载,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人,而到了太康三年(282年),人口增加到约人。这么多人哪里来的呢?短短两年能生这么多?
这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了。
至于夸大人数,也很简单,古代战争中,兵力的多少往往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在气势上压倒敌人,提升己方士气,统帅往往会故意夸大兵力,号称拥有百万大军,以此达到震慑敌人的效果。
其次,一个战斗人员可能要由几个非战斗人员供给,有专门运粮的,还有运输各种战斗器械的,还有铺路等等复制人员,因此,往往战斗人员远没有宣扬的那么多,但是零零总总加起来人却不少。
就说黎朝(英语:Le dynasty,1428~1789),越南封建王朝。又称后黎朝。人口450万人。这人数十分感人,至于真假,大概率是假的。
这年头黑户很多,虽然黑户不能享受考公(科举)等一系列国家服务,甚至死了官府都不用管,因为查无此人,但是上了户口破事更多。
搞不好就要被各种理由征发劳役去给那些地主老爷们当黑奴,甚至还要去白白当炮灰,去填战坑,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就不在户口上。
虽然他们不能到处流动,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政府部门发给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叫路引,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
但是他们是自由职业,可以在深山老林里面随意享受自己,做回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如果不愿意做野人,那么挂靠在那些地主士绅名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牺牲一部分自由,但是不用受各种理由的盘剥。于个人和地主士绅们自然是好处大大的,但是对国家来说,税收和劳动力都少了,于是,需求就被剩下的人所承接,如此恶性循环。
后黎还要同时防备身后的阮氏政权背后捅他腰子,因此漫长的边境线都要有人驻守,国都还要有人留守,因此,郑好一站算是葬送了后黎所有的机动兵力。
张定自然是心情大好,都恨不得“一日看尽长安花。”一路上所向披靡,望风而降,有节操的长官自尽了或者干脆逃了,一些灵活就业的自然是隔着老远就开门投降。
说实话,这也不怪他们,张定手下还有大几万人,还都是可战之兵,他们有什么呢?不高的城墙,寥寥几人的捕快,拿什么挡呢?那头也不行啊,哪有这么赢的?
对于投诚的守土长官,张定一律没处理,只让他们暂时继续负责维持治安,让他们写劝降信到处投放,城内没几个人的武装力量全部带走,换上他的人,还安排几个读书人熟悉情况。
对于那些试图螳臂当车的,自然是铁血手段,全家男的,只要是个男的,全部贬做奴隶,去挖矿,胆敢作乱,杀无赦,女人则是充足战利品。
张定都是大张旗鼓做的,如此一来,自然是投降的不计其数,反抗者寥寥无几。距离河内很快就不足一百里了,张定目标明确,奔着河内就去了,隔着远的地方都没去,等拿下河内再腾出手来。
拿下河内并不是张定的既定目标,红河平原才是,但是谁让河内就在红河平原里面呢?且还是政治,文化中心。
越南有俩平原,一是红河平原,在越南北部,为郑氏所有领土,另一个就是湄公河平原,在阮氏手里。湄公河平原太远了,得陇望蜀都做不到,哪像红河平原,掂一掂脚就可以收入囊中。
其中,红河平原就在越南北部,这里是张定的战略目标。红河平原是由红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带,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红河平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红河平原是世界上着名的谷仓之一。其中越南首都河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