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昼这次回来,元气大伤,一连卧于病榻上数日。
刚将将好起来,与鲜国签订的条约也传了出去。自开国以来,周朝就一直在给外族赔款,百姓年年的收成,大部分都进了外族人的口袋。上一次是打了胜仗,好歹鼓舞了士气,这次可是惨败,再加上又出了民兵招募的事,百姓们对这次的条约,几乎是忍无可忍了。
子昼简直想堵上自己的耳朵,只想躲在寝宫中不出来。但是他又知道,总要面对的。
他强撑着起来,写下了罪己诏,同时将承简提拔为副宰相,他需要更稳健的政治措施,国家经不起折腾了。
同时被提拔的还有柳靖道,他原先已经成为了副宰相,是安立民的副手,此次被提拔,明面上是他在叛乱中,为承简打开城门有功,实际上,是给承简让位,子昼需要有人能帮助他,这个人必定是承简,但是,即使承简在平叛中有再大的功劳,直接将他从小地方的芝麻官提拔到正宰相之位,也太过了,他有过偏听偏信的前车之鉴,这么做只会损伤他在百官和百姓心中的声威。
故而,此次只给了承简副宰相之位,这既是对百姓们的交待,也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罪己诏下达后,承简便日日被召进宫与子昼聊政局和今后的治理国策,有时他也会带着妙清一起,因为妙清时常可以从另外的视角提出一些十分有益的建议。
如此月余,一份稳健的治国之策也逐渐成型了。
就在这份国策要宣之于天下时,子昼的生命却戛然而止。
皇帝薨逝的消息很快就人尽皆知了,皇室也昭告了天下,皇帝自战后归国,便一直身体抱恙,又拖着病体日日操劳国事,终是殚精竭虑,一命呜呼了。
这个说法,不知情的百姓或许还会当真,但稍听闻些消息的人,都不会信,子昼回来时确实精疲力尽了,但身子日渐好转,及至可以正常上朝,也是人尽皆知的,怎么会一夜之间,就暴毙了呢?
整个京城传言纷纷。
最被做实的消息是,是宋子成杀了皇帝。
这位皇帝的大哥,在叛乱后被囚禁在深宫大牢中,皇帝已经松口,让这位大哥留下一条命来,便如此度过余生,可在皇帝薨逝的当晚,这位兄长竟也离奇死亡了。
当然,子成的死,是秘密的,可是大牢中活生生的人没了,这消息总也是会传出去的。
子昼去世的当晚,赵府也出了事。
整个赵家在那晚被封锁了,承简和妙清被幽禁在府中,不得外出。
到了第二日,皇帝驾崩的消息便正式昭告天下,与此同时,子昼唯一的儿子,小皇子守业被宣布为继任者,一边是丧礼,另一边是继位大典,红白事就这么一起上演了。
而承简,则被迫被安上了染恙卧床的名头。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打得承简和妙清措手不及。
“承简,现下到底外面是个什么情形,咱们可是一点不知。”妙清急道。
“你听到报丧的号角了吗?”
“听到了,是谁去世了?这么大阵仗,莫不是太后?”依妙清猜测,这样的阵仗,一定是宫里要人去世了,当下也就太后年纪大了。
“不是,这是……这是皇帝陛下……”
“什么?”妙清只冒出两个字,还想说什么,竟发现嗓子哑了,再发不出声来。
“宫里出事了,你我都知道子昼的身体情况,不会是生病,除非……”承简早就听出号角声,故而已经镇静下来。
“有人……”
“是,只是眼下你我都不知道现在朝中究竟谁掌局了,故而也不知道究竟谁是那幕后黑手。”
“这可如何是好,便是将我们囚禁起来,又有何意呢?”
承简眼睛一亮,道:“问得好,为什么要幽禁我们,因为我们一直和子昼在一起,我们知道子昼的身体情况,但是子昼的身体情况,并不只有我们知道。”
“所以呢?”
“所以,这不是根本原因,那么我们的独特之处,就还剩一个,我们在子昼生前一直在和他商讨国策……”
“你是说,那个人不希望新国策颁布?”
“没错。”
“那……怕不是安立民的人?”
“十有八九是了,新国策是国之根本,又涉及到两党之争,为防止生乱,除了你我和子昼,再没有人知道,但是安立民倒台,皇帝要清算安党之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最怕新国策颁布,一定要赶在这之前除掉子昼的,大概率就是安立民的人了。”
“可是……安大人……”
“不,我倒不认为是安立民的意思,安大人早就没有了争权之心,再加上安大人还是感念陛下知遇之恩的,且也清楚陛下不是会对安党赶尽杀绝的性子,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