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318章 焉耆虽小实为大,两国烽火起五城

第318章 焉耆虽小实为大,两国烽火起五城

    焉耆身不由己,这是小国的悲哀。

    焉耆本来是泥孰系的大本营,

    侯君集灭高昌之战,焉耆成为唐朝的盟友,战后获得了自己失去的三城,还有一千多被掳的人口。

    但情势逐渐发生了变化。

    贞观十四五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势盛之时,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屈服于乙毗可汗的淫威。

    西突厥监统大臣屈利啜,为了将焉耆王室彻底拉下水,为自己的弟弟迎娶了焉耆王的女儿,将双方深度捆绑。

    而射匮可汗被立,乙毗咄陆失势之后,焉耆依然还和乙毗咄陆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乙毗咄陆的势力开始退却,原属于他们控制的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城市,就成为唐朝必须经营的战略重地。

    焉耆首当其冲,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贞观十八年,郭孝恪请求主动出击,李世民批准了这一计划,以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直指焉耆。

    郭孝恪是个行动派,他率领三千精兵,磨刀霍霍。

    天佑大唐,老天给郭孝恪送来了一个天然的帮手。

    在郭孝恪即将发兵之时,焉耆王的弟弟栗婆准兄弟三人,投奔郭孝恪。

    这也是大势所逼,不得不然。

    当时,在西域,西突厥的乙毗咄陆可汗和唐朝支持册立的射匮可汗,势不两立,小的国家,必须也只能选边站队。

    以形势而论,射匮可汗的局面要优胜,但焉耆多年来在屈利啜(属于乙毗可汗系)的经营下,已深度成为其附属,无法回头。

    但焉耆国内的反对势力,却认为这会给焉耆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他们这一派中以焉耆王的弟弟为首,主动向郭孝恪投诚。

    这是天大的喜事,郭孝恪立即以栗婆准为向导,直抵焉耆都城。

    焉耆王龙骑支并不惧怕。

    因为都城四面环水,是一个绝地,而西突厥乙毗可汗也早就对他承诺,一旦有变,将全力支援。

    但龙骑支失望了。

    他既看轻了郭孝恪,也看重了屈利啜。

    郭孝恪久经大风大浪,小小焉耆都城的防备,在他眼里,不过小菜一碟,他命令士兵潜水而渡,先隐藏起来,等到天明时分,全军一齐鼓噪,奋力登城。

    一鼓作气,一击而下。

    郭孝恪俘虏了焉耆王突骑支,将他送至长安。

    郭孝恪留下栗婆准监摄国事,撤军回到西州,这其实也是唐朝的一个弱点,那就是虽然可以取得一城一地的胜利,但却缺乏足够的兵力去巩固和善后。

    西突厥看准了这一点,屈利啜的反击来得非常迅速。

    三天之后,屈利啜大兵临境,栗婆准没有还手之力,被其囚禁。

    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屈利啜虽然得势,但在乙毗可汗失势的大局面下,他也没有固守的资本,西突厥的射匮可汗捡了个大便宜。

    按照惯例,被唐朝册封的射匮可汗(泥孰系)需要向唐朝报告军情的发展。

    但这次射匮可汗派出的使者,却遭到了李世民的痛骂,“焉耆者,我兵击得,汝何人,辄来统摄。”

    射匮可汗当时已在和乙毗可汗的战争中占得先机,但西域广大,他还需要继续打出唐朝这面旗帜,他必须维持表面上的附属关系。

    射匮来了阴阳两招。

    他表面上听从了李世民的训斥,从焉耆撤兵,但同时,他也狠狠打了李世民的脸。

    他将栗婆准送到龟兹斩首,然后立了阿那去为新的焉耆王。

    射匮可汗实际上成了焉耆的主宰,兜兜转转,焉耆又回到了泥孰系突厥的手中。

    这其实也印证了唐朝虽然已经正式介入西域,但却缺乏足够的力量去统治这么辽阔的地方。

    唐朝还没有做好准备,不管是心理上的,还是军事上,以及认识上的。

    正如贞观十六年,李世民曾经自怨自艾地说:“朕闻西州有警急,虽不足为害,然岂得无忧乎?往者初平高昌,魏征、褚遂良劝朕立麹文泰弟子,依旧为国,朕竟不用其计,今日方自悔责。”

    显然,如果要经营遥远而广大的西域,光靠唐朝现在的人力和架构,即使能胜,也无法固守成果。

    要想更进一步,就必须开创新的模式。

    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已在心中做了一个庞大而充满希望的构思,在西域这块土地之上,完全可以以夷制夷,他将大规模地启用番将和番兵。

    从而可以让中原的将领和战士,成为管理者和协调者。

    但西域前线,郭孝恪依然要承受屈利啜的雷霆之怒。

    为了夺回焉耆王突骑支,也为了报复郭孝恪,他率领五千劲骑,
新书推荐: 重生:娱界王牌导演崛起路 国运:幸运值满值的我分裂了 我伏魔圣体,老婆全是顶级妖魔 真千金马甲掉光,成京圈第一团宠 四合院:开局找于莉相亲 叫我疯子?可它们却称我为王! 超能来袭 普女,梦里的男神们找来了! 人在巴黎奥运,班主任催交作业 逗比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