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太学。
“拜见雍王殿下……”
只见厅内有两人恭敬的向刘瑁施礼,其中一名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正一边行礼,一边痛哭流涕。
“是季珪师兄啊……可曾看过郑师?”
崔琰一边痛哭一边摇头道:“初抵长安,便来拜见雍王殿下,还未见过老师……”
刘瑁轻叹一声,轻声道:“那一会去见见吧,给老师上柱香……其他的回头再说!”
“谢雍王……”
刘瑁说罢又转头看向另一人,感叹着:“倒是真没想到友若兄居然也来了长安……”
只见那人轻声笑道:“如今天下,雍王已占尽大势,我兄亦心向雍王,但如今颍川仍在曹贼手中,我荀家百十口人皆在其掌控之下,我兄无奈,只得派我向雍王表明心迹!”
“哈哈哈,友若先生不必客气,既已来了,就去见见公达吧,若友若与季珪愿意,我现在便可封二位为中书舍人!”
崔琰连忙施礼道:“承蒙雍王厚爱,然我师亡故,季珪理当丁忧,为师尽孝,若雍王应允,季珪愿为吾师守孝一年!”
刘瑁轻轻点头,随即道:“那友若可愿?”
“荀谌谢过雍王!”
原来此人便是荀彧的弟弟,曾经在袁绍麾下效力的荀谌荀友若。
但是在官渡之战战败后,荀谌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之中,有人说他在袁绍兵败后战死了,有人说他逃回了颍川老家,如今看来,当是后者了……
“我等告辞!”
几天后,郑玄的头七刚过,刘瑁便又来到了太学之中,这次他便直奔研究印刷术的屋子中去了。
“活字印刷,成了?”
刘瑁向着宋忠问道,此时的崔琰已然出现在了宋忠、庞德公等人身后,神态哀伤,一袭白衣。
“回雍王,已成!”
由于刘瑁奉郑玄为师,再加上天子刘协的故去,因此刘瑁也准备同崔琰一样守孝一年,这一年之内不兴刀兵。
但他却趁势开始了对兵员的操练征召以及制度的调整,准备明年之后,重启战事。
既然这一年不能打仗,刘瑁就准备把郑玄遗书中所说的好好的弄一弄,于是他第一站就直奔百家苑。
“殿下,如今正在印制五经进行实验,如果确定成功,以后印制书籍的成本将大幅下降!”
刘瑁闻言后,眼里闪过一丝厉芒,暗暗道:“从此之后,书,再也不是你们世家的专属了!那么下一步也该实施了……”
很快,活字印刷就流传了出去,而刘瑁对此并没有将其束之高阁,而是将经史子集这类的图书率先加印,发行于各大书店,同时组织东苑的众人开始编纂蒙学读物。
要知道,此时,流传后世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还未出世。
其中《千字文》出于南北朝,《三字经》、《百家姓》则出于宋代,因此刘瑁需要的,是一本属于汉朝的蒙学读物。
同时,刘瑁召集太学众老以及毛玠、田丰等谋士,还有华歆、杜畿、钟繇等六部之人,共议即将试施行的科举。
“诸位,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雍、益、凉、并、荆、交六州之地,但是每年举孝廉的人实在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如今凉州、并州官吏太少,如今羌胡势大,这两州绝不容有失!”
刘瑁望着众人,沉声开口道。
“因此,我在与郑师以及宋老几人反复商讨后,决定试开科举,优先将其充凉并益交等边州!其余各州依旧施行察举之制。”
为了避免众世家的反感,因此刘瑁开篇就说是因为如今凉州、并州两地因为临近羌胡,大多人都不愿意去那里就职,因此常年荒置,以至于被羌胡所占。
因此此次科举主要是为了填充边疆各州的官吏,至于雍州、河东、弘农等地的官职,依旧还是由察举所定,即人口大州的官员还是落在各世家之手。
“主公,请问这科举如何实行?”户部侍郎杜畿率先问道。
“宋公,麻烦您老做个讲解。”
刘瑁向宋忠微微躬身,恭敬道。
宋忠微微点头,向众人施礼后道:“康成兄离世前曾与雍王、我龙门书院众人仔细商讨过该制度,最终敲定的是这样……”
宋忠起身,拿出了一张图,向众人展示道:“目前我们准备设置进士、明法、明算、明史、明礼、明工、明武七科,最后由陛下亲自面见,确定名次。”
“敢问这七科有何区别?”
“进士考试为帖经、科试。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考时分为明一经、两经、三经、五经四个级别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五道”
“明法,选拔熟悉法律的司法人才,试律七条,令三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