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公领着萧承钰和杜威一路往里面走。
永安帝正在勤政殿接见了两人,问了一些关于北境战争的情况之后,夸赞了杜威和其他将士,并让杜威去偏殿等着,他要单独与萧承钰说话。
等郑公公和杜威都离开后,永安帝从龙椅上下来,走到萧承钰身边,给了他一个拥抱:
“十九弟,这些年,辛苦你了。”
萧承钰也回抱了永安帝,笑道:
“皇兄言重了,保家卫国,谈不上辛苦,都是应该做的。更何况,皇兄从前也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杀出来的,若说辛苦,皇兄先征战南疆,后治理国家,才称得上是劳苦功高。”
“在朕面前,不必说这些场面话,来,坐。”永安帝拉着萧承钰坐下。
早有宫人在桌边放好了小炉子,上面烧着茶水,永安帝亲自给萧承钰和自己倒了茶,才开口说道:
“跟朕讲讲北境的战事吧。”
萧承钰喝了一口茶,然后说道:
“北境战争的邸报,臣弟每个月都会八百里加急,送密信回京,呈奏给皇兄,具体的情况您也都清楚,臣弟就不多赘述了,这次臣弟要说的,是北狄的降书。”
说话间,萧承钰从胸前的衣襟中拿出一本册子,呈递过去,再度开口:
“皇兄请看。”
永安帝接过册子,打开慢慢看了起来,越看脸上的喜色越是掩饰不住:
“好!太好了!”
“北狄投降,对大安俯首称臣,每年还要纳岁贡,朕眼馋他们的牛羊和马匹很久了,若是能让他们进贡马匹,大安国日后不会缺少战马,军备和战斗力又能更上一个台阶。”
萧承钰点点头,表示赞同,随后说道:
“能让北狄如此爽快的称臣纳贡,还得多谢仁嘉郡主。”
“她为北境军中将士解了毒,避免了咱们损失战斗力;她手底下有个叫谢义的行脚商头领,竟是北狄王族血脉,但从小被沈家收养,如今一心报恩,替我们探听到不少北狄情报。”
“更重要的是,昔日我们俘虏了北狄三王子万俟思进,仁嘉郡主给他下了毒,算是间接控制了他。随着臣弟领兵进攻,北狄生内乱,万俟思进趁机弑父杀兄上位,为了从仁嘉郡主手中换取解药,他才向臣弟递交了降书。”
“万俟思进递来的降书上写明了,明年三月开春的时候,他将亲自带领使团前来大安,为大安送上岁贡,并与大安缔结友好盟约。”
永安帝把降书看的仔细,自然也看到了北狄使团明年亲临的事,他微微一忖,便道:
“北狄已不成气候,况且北境还有二十万兵马在,不必你亲自去坐镇,他们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这样吧,你且在京中多留一段时间,起码等到明年三月过,北狄使团还需要你来应付。”
“你这些年与北狄打过不少交道,对他们非常了解,也只有交给你,朕才能放心。”
萧承钰自然是无有不应的,他点头道:
“谨遵皇兄之命。”
“行了,别跟朕客气。”永安帝将降书放到一边,又道,“你那镇北王府多年无人打理,怕是也不能住人,就住在宫里吧,你从前住的宫殿朕已经派人收拾好了。”
“是。”萧承钰点点头。
“还有,你皇嫂很惦记你,得知你要回来,提前好些日子就在问,你若是闲着无事,便去凤栖宫看看她,跟她说说话,再告诉你皇嫂,今晚在凤栖宫用膳,咱们兄弟好好喝一杯。”永安帝说着。
不管永安帝说什么,萧承钰都乖乖地听着。
对萧承钰而言,永安帝虽然是皇兄,但实际上跟父亲差不多,他作为先帝幼子,当皇朝更迭的时候,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娃娃。
是永安帝和皇后将他养大,永安帝之于他,如兄如父,皇后更是如嫂如母。
等永安帝殷殷叮嘱完了,萧承钰才起身告辞。
走出勤政殿,恰好杜威也从偏殿出来了,他问道:
“皇兄让我住在宫里,我就先不回镇北王府了,你是跟我在宫里,还是出去住?”
杜威当即做了选择:
“属下还是出去吧,宫里规矩多,不自在,属下在北境放纵惯了的,免得冲撞了宫里的贵人,还是回镇北王府吧,正好也替王爷盯着下人,把府中各处打扫一番。”
更何况,其他兄弟也都在京城呢,他若有空,还能去找兄弟们聚一聚,比在宫里要自由多了。
“也好,那让小太监带你出去。”萧承钰说着。
等杜威离开后,萧承钰便朝着自己从前住的宫殿走去。
他是皇后养大的,在七岁之前,他一直住在凤栖宫偏殿,后来到了七岁,必须要男女分席的年纪,便从凤栖宫搬了出去,住在了距离凤栖宫不远的清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