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底层民众里头,女子出来抛头露面谋生的不少,可那都是已经成婚的妇人,还多半是跟丈夫搭伙做些小生意,那些未婚的女孩们,真正出来做事的,几乎没有。
就算是穷苦的农民,只要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闺女大了也不会再让天天出门下地干活了,一般让她们在家里干一些家务,怕的就是抛头露面多了,对名声有碍,耽误说亲。
毓才女子学堂里的女学生们,家里条件都不怎么好,但又不是最差的那种,而且对她们还算是疼爱,所以才能送她们上学学手艺。
女孩子有了一技之长,将来不仅能给家里多创造收益,还有助于她们找个好婆家,将来能在夫家站稳脚跟,从长远来看,对娘家的帮扶作用更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古至今,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都是人类的不懈追求。
江南一地,女子的地位为什么普遍比其他地方要高一些,不就是因为江南经济发达,纺织业兴盛,从事刺绣纺织行业的女子多,她们为家里带来了不少收入么!
想要提高女子地位,就要从社会结构的变革开始做起,江南之所以能比其他地方富裕,跟此地良田多,粮食产量高是分不开的。
不管想做什么,首先都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那就是填饱肚子!
多亏了这几年玉米、红薯、土豆这几种粮食作物的大范围推广种植,官府采取了种种措施,使得整个大周朝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到处都充满了这几种作物的影子。
由于这几种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大,粮食平均亩产从原来的不到二百斤,增长到了四百斤,实现了几何式的增长,每年因为灾荒饿死的人越来越少。
虽然暂时还没办法做到人人都能吃饱饭,可随着时间的增长,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因为饥饿而死亡,这已经是个巨大的进步了。
人们能填饱肚子,就有了更多的追求,比如说买点布做衣裳,割点肉改善下生活,这些都是在粮食产量增多的情况下才发展出来的。
这些因为生产力增长而带来的好现象不止对朝廷来说是个好事,因为稳定了民生,对于社会的安定以及和谐来说也有所帮助,对于各行各业的普通从业者来说,也是一个大大的利好!
人们富裕了,才有更多的闲钱用于消费,刺激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对于前些年因为灾荒和战乱造成重大打击的大周朝来说,这是一个修复和发展的过程。
而这一切对于陈翠来说,就是生意更加兴隆,收入增多。
她们的罐头、火锅和香水,都不是人生活中的必须品,在社会经济越发繁荣的情况下,销量逐年攀升,使得她每年的分红都在增多。
就连女学这边,也因为京城附近人们的日子好过了,手里多了闲钱,送来上学的女孩也开始多了起来。
这两年女学学生们每个月放假回家的时候,她们的状态都在人们眼里看着,一开始都是黄瘦的毛丫头送进去,却被学堂越养肉越多,长开了不少。
而且这些女孩们不止识了字,且说话做事也跟从前有了很大不同,跟那些养在家里的女孩们区别越来越大,开始有了一丝大户人家那些女孩们的做派。
她们的亲戚邻居们也都不是傻子,而且底层人自有底层人的精明,这些女孩们才送进学堂两年,就有了如此大的变化,且个个有手艺在身,将来不拘在哪里做事,都比在家里窝着强!
更重要的是,学费可以赊欠,就算是要还,那也是女孩子将来挣钱自己还,等于说是自家不花钱,人家给咱自家白养了几年孩子,且都培养成材,安置活计,这笔买卖实在是划算!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过来打听女学招收学员的事,甚至有不少现有学生的家长,还想把自家其他的女孩再送进来。
不过,陈翠都拒绝了,她早就决定好了,这一届人毕业之前,不再招收新的学生。
一是因为学堂先生有限,再招人教不过来,二是她想让这些学生毕业后先就业,利用这些学生打响招牌,吸纳新的先生和学生,真正达到扩招的目的。
等到女学的名气真正打响,再像现代的技校一样,一届届的招收学生。
那时候,不少老学员们都能独当一面,甚至可以选拔优秀学生留校任教,形成老带新的形势。
阳春三月的一天,风和日丽,陈翠难得有那个闲心,带着三个儿媳妇、闺女,还有孙子们出游。
虽然男人们都在当差,只有女人跟孩子们出门,可这一行人也是浩浩荡荡的,主子带着丫环婆子,还有小厮以及家丁护卫,拢总加起来几十号人,分坐了五六辆马车,走在出城的路上,也是颇为壮观。
三个儿媳妇一人一辆马车,秦若芷和张红娟还带着各自的孩子,福佑郡主单独一辆车,陈翠则是跟岁岁母女两个共乘。
路上,陈翠掀起马车窗户的车帘往外看,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