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大臣都是人精,知道刘禅先扣大帽子后再拿出的改革方案必定又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转变。
刘禅也再斟酌了一下语言,又依次把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扫过,在座的孟光是一定会反对,诸葛亮会中立,霍弋肯定会支持自己。
剩下的内阁三个办事大臣和马岱可能会有两票支持自己。
支持自己的占一半,反对的应该不到一半,有些人会投弃权票的。
刘禅用缓慢的语气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一百万石建设成本折合十亿钱,工程兵下半年的军饷是2亿5千万钱和25万石粮。”
“把军粮按市价1000钱一石就折合成2亿5千万。”
“大司农就拨款15亿钱给工程兵就行了。”
马岱听了头都大了,全是钱没有粮,吃饭怎么办?
霍弋虽然会无条件支持刘禅,但心里也觉得不靠谱,军队吃不饱饭是要哗变的。
孟光的考虑不是工程兵会不会饿死,虽然他觉得发钱比转运粮食方便多了,但国库里总共就剩5亿钱了,缺口有十亿。
内阁三位阁臣听了刘禅的安排都在担心,这要整出乱子了可怎么办,工程兵也是丘八,乱了可不得了。
只有诸葛亮是最轻松的,他端着茶杯,小口地呡着,宫里的茶都是上品。
现在这些让人掉头发的难题都不归自己考虑,看着他们着急上火的样子还挺开心的。
马岱作为工程兵领军,不能再沉默了,举手发言:
“陛下,铜钱不能当饭吃啊,不运粮给我们,上万人要饿肚子。”
刘禅笑了笑对马岱说:
“钱就是粮,拿着钱还怕买不到吃的吗?”
“拿着钱又向孟大人的国库买粮?”
马岱不解,这不是多此一举,实在太难理解圣意了。
刘禅也不卖关子了,接着说:
“我把钱发给你,你让士兵们拿着钱向道路附近的村民买粮吃饭,还可以让他们做好了再卖给你。”
马岱是武将,不懂经济,既然皇帝这样说,照办就是。
这时一直没开口的蒋琬说道:
“现在刚进入夏天,秋粮还没收上来,老百姓手里恐怕没有余粮卖给部队。”
蒋琬的话又把马岱吓倒,还是阁老水平高,懂经济,一下子看到了问题的实质。
刘禅早已想到这个问题,老百姓是没有多余的粮食的,但地主老财们家里都囤积了很多。
战乱频发的三国时代,世家大族,地主老财都会囤积很多粮食,地窖仓库里一般都有够吃三年以上的存粮。
“工程兵向百姓们买粮,百姓如果发现这样能赚到钱,就会向有粮的大户买粮过来做好再卖给部队。”
“大户们卖了粮食也能赚到钱,这样就把囤积在社会上的粮食盘活。”
“工程兵花钱就买到粮食,也节省了自己办后勤保障的巨大开支,朕把这称为‘后勤社会化’。”
“通过钱的流通,把闲置的社会资源调动起来。”
长期主持政务,筹措粮草的李严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大户们见有利可图,有的也会直接卖给部队,那百姓们也赚不到钱。”
李严政务经验丰富,率先理解了刘禅的后勤社会化、货币化是想让老百姓能通过出售粮食和服务赚钱。
“大户想自己做这个生意,他也要把粮食运到工程兵驻扎的地方,再把粮食做成饭食干粮,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需要雇佣劳动力来完成,百姓如果自己不做小生意,他们也可以去给大户打短工挣工钱。”
李严想了想,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陛下的这个方法太妙了,我们怎么想不到,白干了几十年的政务。”
刘禅又进一步说:
“朝廷和地方衙门在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中要保证的就是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
“必须要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不得搞垄断,如果发现有大户想联合起来搞垄断就要严厉打击。”
刘禅转身对吴懿说:
“吴阁老,你的儿子现在是平准令,他可要替朕维护好市场秩序,出了问题他是第一责任人。”
吴懿当然明白刘禅此话的份量,对于吴历来讲,此次后勤社会化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干好了来日接替孟光任大司农卿,干得不好,仕途也就基本结束了。
刘禅给吴历加担子的目的也是为了得到吴懿为代表的后党的支持,蜀汉的任何政策如果遭到世家大族的一致反对,那就无法推行。
刘禅的目的也是先搞分化瓦解,避免抱团。
等大家都对改革充满信心的时候,孟光两手一摊:
“陛下,各位大人,国库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这次不用刘禅说话,吴懿抢先一步问孟光:
“孟大人,你可不要打埋伏,就直说你最多能拿多少?”
孟光咬咬牙,伸出五根手指:
“五亿钱。”
吴懿听了非常不满,指着孟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