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相信民众是有眼力的,等到这些设备普及到寻常百姓家里之后,他们必将感同身受,并感谢墨家所带来的帮助。
但这还不足以服众。只通过你们两个代表来进行推广会引发组织内部的一些非议。毕竟大家看法各有不同。要是某些内部成员挑事,可能会影响到你们声誉,这对你们的名誉损害巨大,这种情况绝不能发生。
听完这些话后,许辛和徐升好像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以一家之名进行对外宣称自然没有问题,但在内部这样操作可能会招致不少反对意见。要怎样去化解这种矛盾才关键。
要不然他们的声望就会受损。
见状,二人不由得眉头紧皱。
于是秦长青闭合双眼,说道:“或许有一个更好的方法。”
许辛立刻问道:“公子有何妙计?”
秦长青继续道:朝廷并不会单独传扬你们两人的功绩,而是在表彰农家、墨家集体努力的前提下强调几个人的名字。借由表彰整个团队的形式将两位的大名传播于天下。这就既保留集体荣誉,同时也不失个人荣誉。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扬,应该不会造成大的纷争。
### 386
“世上大多人都处于蒙昧之中,极少有人深究 ** 。”
“很多人都误解认为你们全面负责了农家和墨家的大事小事,并给了你们向农家和墨家的人解释的合理借口。”
“不过这还不够。”
“单凭宣传终究如过眼云烟。”
“因此,必须加强效果,才能真正混淆视听,蒙蔽百姓。”
“最好的方式便是写书。”
“详细记录这半年来的经历,但需从你们的角度出发,通过宣传来让更多人的名字频繁出现在书中。”
“但你们所写的‘农书’和‘墨书’,应当严谨而精确,必须经得起检验。这样方能让人们彻底接受,即便有些事情并非你们所为,仍可通过谈话参与其中。”
“说不定某个契机。”
“是因为你们一句不经意的话给了农家和墨家子弟以启示,然后再客观描述这些事情的发生过程。”
“这样……”
“便能达到真假难辨的效果!”
**长青**
听到秦长青的话语,许辛和徐升心有所感。
他们的确想把功劳占为己有,因为一旦成功,足以让他们流芳百世。然而他们也知道如果真的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异议。特别是在尚书房内,有许多事他们并未真正参与,强行认功恐怕会引起内部矛盾。
但十公子提出的建议是另一种途径:
借由撰写着作,将功劳归结为己有。
世人大都不知道他们在尚书房的具体工作细节,只需略加修饰,即可瞒过外界的眼光。到那时就能独占这份功劳,而十公子和官府也将暗中相助。
想到这里。
许辛和徐升交换了一下眼神,眼中露出兴奋的光芒。
见状,秦长青微微一笑。
之所以极力鼓动许辛和徐升这么做,自然是出于他自身的考量。农家和墨家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学派,如果能够为他所用,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而此次尚书房之事使得这两家实力受损,难免会让其中的学生心生怨气,萌发对抗情绪。
他对农家和墨家学生反对朝政不甚在意,但他关心的是一旦这些人脱离阵营会带来何等隐患。如果不加以笼络,这两大学派转而对抗,则会使之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更何况。
虽然当下农家和墨家在民间的地位不高,但如果以后以他们的名义推行一系列成果,其影响力将大增。名气越大,将来如果转向叛秦,破坏力也就越强。
他必须要争取这些派别的领军人物!
笼络人心无外乎依靠名和利。
许辛和徐升自然也不能例外。
通过名望的加持和丰厚的待遇让他们达到荣誉顶峰,所有这一切都由大秦官府一手策划,他们理应回报一份忠诚,并正式效忠朝廷。鉴于两人在农墨两家中的崇高地位,即便其他 ** 退出,在短期内也难动摇他们的位置。
随着时间的推进。
双方的关系将愈发稳固。
那时。
两人可能再也生不出二心。
否则朝廷既能将其捧高至巅峰,同样也能使其落得身败名裂之局。
除此之外。
秦长青还有个小打算。
历来诸子百家传学往往有门槛限制,相对保守,尽管存在私人教育机构教授,但受益者不多,许多学问局限于较小范围内。一旦有变故发生,便有可能失传。而且许多学派倾向于闭门造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