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昔糯并不知道这些,他们回到家后,就把黄豆泡上了。
丘文琴准备做午饭,花昔糯则带着一家人继续做肥皂。
“下午的时候黄豆泡好了就可以磨黄豆了。”
花寒彬很好奇豆腐都是什么样子。
所以下午泡好后,花寒彬自告奋勇用石磨开始磨。
花昔糯告诉他如何磨,花寒彬就知道了。
花寒彬负责磨豆腐,花昔糯他们就做肥皂。
“多做一些肥皂,拿出一部分来好交货,另一部分摆摊卖肥皂。”
“待村口开店后,这些东西都可以放在店里卖。”
丘文琴看着花昔糯道:“糯糯,娘先带你去里正那边,把那个泥土房买下来,再去衙门办好。”
“好,娘,我们先去办这件事。”
就这样,丘文琴带着花昔糯去了里正家。
说了一下买泥土房。
里正都惊讶不已。
“那个房子比较破旧,还比较小,也就三间房的大小,院子也不大,还年久失修了,你们真的要买吗?”
之前他们打听那个泥土房的事情打听价格,他还以为他们随口问,没想到真的打算买下来。
丘文琴笑着解释道:“不瞒董大哥,我们打算把泥土房买下来,改造修整一下,在那边开个卤味店,这样以后就不用专门去码头那边摆摊了。”
他们来杏花村,说实话董里正也帮了不少忙。
很快也融入到了村里,村民们互相见了都会热情的打招呼,这让丘文琴也很喜欢这个村子。
更别说还有朱秋惠那边的关系。
这一家子人都很好
丘文琴也就没藏着掖着。
况且买下来修整改造那块泥土房,也需要里正带着村里人帮忙。
当然他们也会给工钱。
如今手里有了银子,做事也就不用束手束脚了。
董里正和里正媳妇都愣了一下。
显然没想到他们买下那个破旧的泥土房是有这样的打算。
虽说他们希望帮忙把那块泥土房卖出去,可他们还是忍不住说几句公道话。
“丘妹子啊,你要知道,咱们杏花村相比别的村人少,村里条件你也知道。”
“若是在村子里开个卤味店,哪怕比肉便宜,村里人估计也不太会买。”
“再就是咱们这边虽然隔着码头近,但这可是隔着一条河道,码头那边的人买东西,还是乐意在码头那边转一转方便。”
“这要是想来这边买卤味,还要坐船过来,额外花钱花时间,对大家伙来说很不方便。”
“也从来没人在这边开店过。”
“你们可要好好想一想啊!”
董里正语重心长的劝说了一番。
里正媳妇李氏也是开口道:“可不是就这样。”
“咱们村的人也想过做点小生意,没那么容易,所以你看十里八村,也就朱家村开了集市,大家想买东西,都要等朱家村赶集的时候过去……”
里正媳妇李氏絮絮叨叨的把很多情况都给分析了一下。
丘文琴心里也挺感动,也知道里正和里正媳妇说这些也是为他们好。
她自然领这个情。
“董大哥,我们想清楚了,还是就在那边开个卤味店。”
“到时候卖点杂七杂八的东西,价格也不贵,也是想着方便附近村里人。”
“我们也不主要依靠卖卤味做生意。”
“再说了,咱们村说不定以后条件就好了,到时候顿顿吃肉也都吃得起。”
董里正和李氏可不敢想这样的事情。
也就丘氏对杏花村充满信心,还喜欢他们杏花村。
不过他们杏花村别的不行,但人都很好,都实诚热情。
“既然你们都想好了,我们也不劝了,这就帮你们办好,回头去衙门那边登记盖章一下就行了……”
接下来,丘文琴便说了一下做书包的事情。
“就是雇几个村里会针线活的妇人,布料和阵线都我们提供,只需要她们做针线活……”
“不会也没关系,我们现教,保准教会,做出一个来,给二十文钱的工钱。”
“大家在家里就可以做,勤快熟练了,一天做两三个没问题,抽空做,一天也能做一个书包。”
“不过做的数量有限,要按照订单数目来……”
布料针线是大头,一个一百文钱,二十文钱的工钱比较合算。
她们一个也能赚一些。
李氏一听都惊讶的站了起来,不光惊讶,是激动。
“一个,一个书包二十文钱吗?”
这要是一天做三个,那就是六十文钱。
相当于不需要任何成本,只需要动动手,就能在家里赚钱。
现在已经过了春耕最忙的时候,现在大家伙都比较闲。
平日顶多去地里除草浇水侍弄一下庄稼,不太用辛苦做什么,有大把时间。
出去找活干可不好找活。
男人们都